闻君种竹深成林,深深数亩长阴阴。
书堂百尺隐寒翠,闭户读书不知岁。
书声出竹何琅琅,风露飘潇秋夜凉。
诗成会应鬼神泣,落笔便觉蛟龙翔。
君家累世拥旄纛,君乃读书知不足。
青云万里已致身,白驹胡为在空谷。
他时衣紫佩黄金,莫负岁寒冰雪心。
闻君种竹深成林,深深数亩长阴阴。
书堂百尺隐寒翠,闭户读书不知岁。
书声出竹何琅琅,风露飘潇秋夜凉。
诗成会应鬼神泣,落笔便觉蛟龙翔。
君家累世拥旄纛,君乃读书知不足。
青云万里已致身,白驹胡为在空谷。
他时衣紫佩黄金,莫负岁寒冰雪心。
这首《竹雪山房歌》由明代诗人张元祯所作,描绘了一位酷爱读书的君子,其居所周围种满了竹子,形成一片幽深的竹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书香的氛围。
首句“闻君种竹深成林”,开篇即点明主人公以竹为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接着,“深深数亩长阴阴”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茂密与幽深,仿佛是主人公心灵的寄托之所。
“书堂百尺隐寒翠,闭户读书不知岁”两句,将书堂置于竹林之中,与外界隔绝,强调了主人公沉浸于书海、忘却时间的专注与痴迷。竹林的翠绿与书堂的静谧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书声出竹何琅琅,风露飘潇秋夜凉”描绘了主人公读书时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竹林中的风铃,又似秋夜的露珠轻轻飘洒,充满了诗意与宁静。这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才华横溢,也暗示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诗成会应鬼神泣,落笔便觉蛟龙翔”则进一步赞扬了主人公的文学才华,认为他的诗歌能够感动天地,甚至让鬼神为之动容,笔下生花,如蛟龙腾空,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创造力。
后半部分“君家累世拥旄纛,君乃读书知不足”揭示了主人公出身显赫,但仍然对知识充满渴望,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这种精神境界体现了古代士人积极进取、不断求索的品质。
“青云万里已致身,白驹胡为在空谷”表达了主人公虽有高远的志向,但目前却选择在深山竹林中潜心读书,似乎在等待时机或寻找内心的平静。这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最后,“他时衣紫佩黄金,莫负岁寒冰雪心”预示着主人公终有一天会功成名就,但无论何时都不应忘记初心,保持那份在困境中仍能坚守的坚韧与纯洁的心灵。这句话既是对主人公的期待,也是对所有追求理想之人的勉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
依山仍负郭。
有松桂扶疏,烟霞渺漠。
一年自成落。
奈孤踪还系,蝇头蜗角。
休嗤句弱。
赋郊居、何让沈约。
记乡人过我,傩立阼阶,酒行先酌。
远映江山奇胜,下瞰重湖,上飞高阁。
风帘絮幕。
筑新槛,种花药。
幸瓜期已近,秋风归去,免得奔驰味恶。
待开池、剩起林亭,共同宴乐。
春过围林,雨馀池沼,嫩荷点点青圆。
昼长人静,芳树欲生烟。
一径幽通遂竹,松风漱、石齿溅溅。
平生志,功名未就,先觅五湖船。
良田二顷,茅舍三椽。
任高歌月下,痛饮花前。
果解忘情寄不如,归去好意,又何在、频抚无弦。
烟波友,扁舟过我,相伴白鸥眠。
当年苏小,家住苕溪尾。
一棹采莲归,悄羞得、鸳鸯飞避。
苹洲蓼岸,花脸两难分,崖半倚。
风乍起。
荡漾烟光里。
平生强项,未肯轻鱼水。
溪上偶相逢,这一段、风情怎已。
纫兰解佩,不负有情人,金尊侧,罗帐底。
占尽人间美。
塞鸿难托。
奈云深雾阔,水遥山邈。
感两情、浑若连环,念恩爱厚深,利名浮薄。
便好归来,怎禁得、许多萧索。
免恹恹瘦减,漫滞寝饘,枉费汤药。
伊心料应未若。
对香消兽吻,月转楼角。
凭便是、铁石心肠,有当日盟言,怎忍辜却。
冶叶倡条,尚自得、连枝双萼。
不成将、异葩艳卉,便教谢落。
梅信初回暖,风棱犹壮寒。
禾稼响圭璧,帘旌隐琅玕。
门外群山尚满,窗前数片馀残。
冻成潜有鱼翻。
东风渐生澜。
杖策扶半醉,燕寝有馀欢。
儿童自捧,皑皑调蜜盈盘。
兆丰穰和气,来呈美瑞,莫同轻薄飞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