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朝阳篇》
《朝阳篇》全文
明 / 虞堪   形式: 古风

大明隐蒙汜,韬韫万世光。

三浴一出海,盈盈上扶桑。

发机遂动息,幽眇复张皇。

融结川岳丽,昭回云汉章。

所以旸谷宾,若稽在陶唐。

希天建至极,放勋被遐荒。

悠悠则万圣,荡荡名无疆。

孰云时害丧,违之靡不忘。

三纲既沦斁,九法遂乖张。

斯须浸颇僻,终古失馨香。

馀孽留简帛,乌得垂衣裳。

参两讵无端,秉彝实有常。

暹也父命名,钦哉究元良。

求之得馀师,字之以朝阳。

凤凰不世有,维时鸣高冈。

览辉用比德,景瑞期远翔。

文献乃足徵,嘉言斯孔彰。

冠礼久已废,请训独可尚。

俨如三加祝,宾主迭在堂。

虞生鄙何述,斐然不知量。

观象咏元化,稽经陈否臧。

希天复希圣,质说几荒茫。

易称健不息,君子当自强。

惜阴既云哲,失道还受伤。

夙夜审出处,悠久慎行藏。

群物岂违忤,欣欣乐其昌。

颠沛造次间,操德其何爽。

勖哉保厥始,寿考有馀庆。

作诗以咏叹,永矢慎勿忘。

平旦再仰察,庶几予匪狂。

(0)
鉴赏

这首明代虞堪的《朝阳篇》是一首寓言诗,以朝阳升起的景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开篇描述了大明隐晦之后,终于显现光芒,犹如凤凰浴火重生,寓意着革新与新生。诗中提到的“三纲”、“九法”可能暗指社会伦理和法制,表达了对传统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回归正道的期待。

诗人强调了遵循天地自然法则的重要性,以“参两”、“秉彝”比喻事物的对立统一,倡导遵循常理。他以“暹也父命名”为典故,赋予朝阳新的意义,象征着美德和智慧。同时,诗中提到冠礼的废弃,呼吁恢复礼仪教育,以培养君子品格。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告诫读者要审慎行事,遵循自然规律,避免悖逆,保持谦逊和谨慎。他期望人们能在困难中坚守美德,最终获得福祉。结尾处,诗人通过清晨的观察,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誓言不会忘记这些教诲。

整体来看,《朝阳篇》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借朝阳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道德重建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虞堪
朝代:明   字:克用   籍贯: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猜你喜欢

遣人归寄·其三

两字平安报细君,勋名未了百年身。

但令贞洁如圆月,不用春闺梦远人。

(0)

同鲍氏诸公游灵山绝顶松林

大地山河一览中,登临感慨古今同。

片云又作人间雨,万里自来天外风。

尚有尘埃盈下界,全无纤芥碍虚空。

吹箫玉女云中下,指点蓬莱沧海东。

(0)

寄夫璞和尚·其二

六十馀州旧化风,流传今复到江东。

龙盘虎踞京华地,圣主重兴佛陇宗。

(0)

杂题画·其十一李唐山水

故国江山入莫秋,烟波留与后人愁。

古今不预兴亡事,只有沧浪独钓舟。

(0)

题红梅墨梅·其一

妙德清凉地,春风驻岁华。

茵陈三献酒,玉色绚晨霞。

(0)

次韵游石湖五首·其三

黄山高人之所居,金沙花明白石渠。

无钱爱养方外客,有口懒读人间书。

采来青菌总堪食,种得黄精还可储。

郭西十里不一到,题诗为问今何如。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