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馀白发对妆楼,一曲琵琶一曲愁。
回首五陵年少客,而今谁与数缠头。
空馀白发对妆楼,一曲琵琶一曲愁。
回首五陵年少客,而今谁与数缠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老妓女的孤独与哀愁。首句“空馀白发对妆楼”,形象地展现了这位女子面对岁月无情,青春不再的无奈与寂寞。她独自对着妆楼,满头白发,映衬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苍凉。
次句“一曲琵琶一曲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琵琶声起,伴随着的是无尽的忧伤。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常在表达悲情时使用,此处通过琵琶的演奏,将女子内心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后两句“回首五陵年少客,而今谁与数缠头”,则将思绪拉回到往昔。五陵指的是长安附近的五个陵墓,这里泛指繁华的都市生活。女子回想起曾经与年轻男子共度的美好时光,而现在,那些陪伴她的人已不知所踪。缠头是古代的一种赏赐方式,用于奖励乐伎或舞女,这里象征着过往的荣华与被宠爱的时刻。如今,她只能独自面对岁月的沧桑,无人再给予她这样的荣誉与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老妓女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世态炎凉,以及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会经历从繁华到落寞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与寂寞的感慨,引人深思。
君不见子猷嗜好与俗殊,种竹不可一日无。
又不见太白清狂世绝伦,举杯邀月独相亲。
风流二子去已远,尘埃那复闻高人。
郑侯未遇身更閒,躬耕自乐岩谷间。
开亭容膝日寄傲,坐对嶕峣崒嵂之西山。
西山苍翠如堆玉,松奏笙竽云作屋。
澄鲜爽气日夕佳,不学时情易翻覆。
田文唾面嗔小儿,翟公署门良可嗤。
悠悠权利悲一时,乐哉此友谁能知。
郑侯与我论心久,年少相从今白首。
对山勿著绝交书,要须著我成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