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
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
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送别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开篇两句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行囊中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如同带着一颗温暖的心,准备踏上旅途。这里的“舜”指的是古代贤君尧舜的简称,用来比喻行囊中的粮食,而“鼎”则是古代烹饪用的器皿,“干汤”意味着即将启程,水还未熄。
“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送行之处的景色。竹叶覆盖了酒樽,表明是春末或初夏时节,而“桃花别路长”则透露出送别情意绵绵,路漫漫,似乎在强调离别的不舍。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这里通过“低河”的静谧与“秋色”的萧索,以及“落月”的清冷和“寒光”的凛冽,更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河水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而秋天的色彩似乎被这宁静所映衬,更加鲜明;同时,落下的月亮仿佛拥抱着那清冷而又有些许寒意的光线。
“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盼和祝愿。诗人希望像未经雕饰的素书一样,能够记录下所有美好的瞬间;而“幽谷伫宾行”则表达了在偏僻的山谷中等待着朋友归来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离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远而深长的情怀。
南山有佳树,众鸟寒相依。
佳树何团圞,岁暮心不移。
高枝聊可嬉,低枝安我栖。
有巢不能庇,敢望故林飞。
古剑光射斗,陆沈还不朽。
欲淬使之利,持此恐伤手。
不若两钱锥,反以得取售。
向市空抱归,令人颜甚厚。
螔蝓涎自濡,蛟龙嘘成云。
螔蝓以自足,蛟龙或可驯。
大小各逍遥,雕鴳何足论。
方崖秋气高,天宇何萧骚。
主人有西成,客子免焦劳。
道途何纵横,使我颜色消。
世故多纷纭,万事徒嗷嗷。
一笑欲拂衣,青山频见招。
筳篿几欲折,秋风恋绨袍。
书之双泪下,楮觚不能操。
终南望咸阳,少室迩京洛。
神宇壮维藩,佳气郁环崿。
兹山何崷崒,川岭丽绣错。
攒蹙亘千岩,萦纡盘万壑。
星辰互翻动,雷雨或解作。
谷候异凉温,峰形殊今昨。
瑶草雪中华,红泉风外落。
江翻映组练,日照辉金薙。
游衍多圣仙,翔舞集鸾鹤。
循山构累榭,嵌空结菌阁。
飘飘曳灵幡,窅窅鸣天乐。
宸居暨泰清,长杨亘五柞。
登祗警神卫,方望肃王略。
弱龄耽名山,雅志涉丹籥。
招隐冀淹留,采秀怜沃若。
秉我上皇心,排筌入玄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