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仁山书院为邓侯赋》
《仁山书院为邓侯赋》全文
明 / 郑之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高茇丹崖淑气收,宦游犹胜赤松游。

飞轩隐结朝诸岛,曲槛纡回带远洲。

中镇七星为泰岳,南宾五岭作蓬邱。

公馀便读三纲领,不愧人称仕学楼。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仁山书院的壮丽景色与深厚文化氛围。首句“高茖丹崖淑气收”以“高茖”形容山峰之高峻,“丹崖”指红色的岩石,暗示山色之美。“淑气收”则表达了山中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候。接下来“宦游犹胜赤松游”,将在此处的游历比作古代隐士赤松子的逍遥生活,强调了书院环境的幽静与雅致。

“飞轩隐结朝诸岛,曲槛纡回带远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书院周围的自然景观。飞轩即高台,隐结于群山之中,朝诸岛则可能是指环绕四周的岛屿或山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曲槛则是弯曲的栏杆,蜿蜒曲折地围绕着远处的洲岛,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

“中镇七星为泰岳,南宾五岭作蓬邱”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书院所在的山峰比作中国的名山大川,如泰山和五岭,以此来赞美书院所处之地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其中“中镇”可能指的是山的中央位置,“七星”、“泰岳”、“五岭”、“蓬邱”都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或山峰,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巧妙地将书院与中华大地的壮丽景观联系起来。

最后,“公馀便读三纲领,不愧人称仕学楼”点明了书院的教育功能。在公务之余,读书学习,遵循儒家的“三纲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体现了书院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场所,更是道德修养和治国理政之道的传承之地。诗人以此表达对邓侯(可能是书院的管理者或重要人物)的敬仰之情,认为他在公务之余仍能坚持学问,无愧于“仕学楼”的称号,即作为官员同时又是学者的典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仁山书院的自然美景、文化氛围以及其在教育和道德修养上的重要地位,表达了对书院及其管理者高度的赞赏和尊敬。

作者介绍

郑之藩
朝代:明   籍贯:香山

郑之藩,香山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
猜你喜欢

次韵怡如解嘲

子敦尚受坡翁谑,山谷何心戏炳之。

抵掌相看成一笑,折肱始信是良医。

(0)

友人自杭回建寄别三首·其二

潮信到岩濑,水色过衢城。

寄潮不寄水,潮去有回程。

(0)

山驿送春

逢春忆旧时,爱著旧春衣。

雨别如知处,天涯应共归。

驿花留客尽,帆日聚鸦微。

岁岁子规鸟,寄巢于此飞。

(0)

怀峨眉家先生

露下湿百草,病思生积愁。

窟泉春洗屐,毡雪莫过楼。

魂梦来巴峡,衣冠老代州。

平生仗忠信,心自与身仇。

(0)

寄题山阴徐氏林亭三首·其三小华阳亭

句越山中长木莲,华阳仙女此餐烟。

松花飘落无寻处,都在徐君剑树边。

(0)

赵安天北游求诗安天韶王孙作诗送之

海云抱沤海水热,道路征人裹冰雪。

怜君独作万里游,雨把莲茎手中别。

莲茎刺多莲叶湿,翻为君衣覆为笠。

汴南淮北多故人,马上相逢泪相揖。

故园萋萋长草根,迟君归来洗雨痕。

青鞭碧影角湖曲,芳梦犹到韶王孙。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