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颠张旭,穷来墨亦痴。
论钱谁买画,得酒且谈诗。
菊冷寒犹傲,枫疏醉亦奇。
牡丹花自好,未肯著胭脂。
世有颠张旭,穷来墨亦痴。
论钱谁买画,得酒且谈诗。
菊冷寒犹傲,枫疏醉亦奇。
牡丹花自好,未肯著胭脂。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赠黄西陵》。诗中描绘了对友人黄西陵的赞美与欣赏,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黄西陵在艺术追求上的独特个性与才华。
首句“世有颠张旭,穷来墨亦痴”,以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为例,说明即使在穷困之时,黄西陵对于书法的热爱与执着也如同张旭一般,不因生活境遇而改变。这里使用“颠”字形容张旭的书法风格,同时也暗示黄西陵在艺术道路上的狂放不羁。
接着,“论钱谁买画,得酒且谈诗”,表达了黄西陵在艺术创作上可能并不追求物质的回报,而是更倾向于在饮酒时与朋友交流诗歌,享受精神层面的愉悦。这反映了他对于艺术的纯粹追求,而非世俗的功利。
“菊冷寒犹傲,枫疏醉亦奇”,这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意象,以菊花和枫叶为喻,赞扬黄西陵在逆境中的坚韧不屈和在困境中也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菊花在寒冷中傲然挺立,枫叶在稀疏中醉人眼目,都象征着黄西陵在艺术道路上的独特风采。
最后,“牡丹花自好,未肯著胭脂”,以牡丹花自喻,强调黄西陵的艺术作品本身就足够出色,无需外加修饰。牡丹花以其自然之美自足,不需胭脂粉黛的装扮,暗含对黄西陵艺术作品的高评价,认为其作品本身即为完美,无需额外的装饰或修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西陵艺术追求和个性特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情感和高度赞赏。通过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使得诗句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
喜词仙未老,依前是,旧风神。
想荒径幽寻,轻藤独倚,调逸腔新。烟云。
几番过眼,剩沧江、一卧寄閒身。
散发扁舟弄晚,扶头小阁留春。淞滨。吟望共朝昏。
歌酒忆逡巡。问山川满目,鸟心花泪,多少愁痕。
殷勤。昔狂漫理,尽弥天、哀感付清尊。
惆怅旗亭唱罢,可堪急管重陈。
尘事知音少。喜秋深、申江把袂,相逢同调。
献赋无端京国去,此别教人难料。
望消息、鱼沉雁杳。
远树空波千万里,梦魂儿、拦住何曾到。
离恨积,黯怀抱。客中可有平安报。
想津门、西风残柳,枫林斜照。
燕赵纵称多杰俊,谁共吟边欢笑。
恐还是、故乡居好。
白首红颜思正切,劝君身、打点归来早。
珍重意,寸心祷。
记襟分辽月,鬓染吴云,十载犹赊。
老向江南住,把莫愁故里,当作侬家。
青山待人情重,留与共烟霞。
看转烛人情,抟沙世事,且伴梅花。
独立水云侧,似信天翁乌,饥守苍葭。
没个消凝处,倚东风一笛,自遣生涯。
平生不愿枯寂,冷处亦清华。
正怕作愁吟,郊寒岛瘦谁效他。
钩月林梢,绳河殿侧,坐销吟力。
缥瓦烟光,檀栾荡金碧。
宫鸦梦醒,应解识、沧桑迁客。凄寂。
清漏往时,隔重帘消息。华镫绮陌。
鬓影衣香,苔痕绣鸳藉。高寒玉宇恋国。斗瞻北。
一霎水天閒话,都是廿年曾历。
愿故园无恙,同挹岳莲秋色。
景清绝,除将雪月漫相干。
正春光迎腊,枝头素萼禁寒。
如水诗心逗瑶席,出尘仙骨锁金环。
且消得,添线光阴,堆絮庭栏。看看。
雨迟暮,埽径烹茶,索笑追欢。
领略孤芳,倚筇竹外松间。
许伴黄昏耐寥寂,莫从烟火硕咸酸。
琼瑶意,寄与骚人,同佩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