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清江寄向伯恭》
《过清江寄向伯恭》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清江已在烟城外,碧瓦珠帘隔断桥。

不见芗林真面目,霜花风叶暮萧萧。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清江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情感。

首句“清江已在烟城外”,以“清江”为背景,点明地点,同时通过“烟城”二字,营造出一种朦胧、幽远的氛围,仿佛清江已经远离尘嚣,进入了一个更为宁静的世界。

次句“碧瓦珠帘隔断桥”,进一步描绘了清江边的景致。碧瓦与珠帘,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清江边的富丽与雅致。而“隔断桥”则意味着诗人与外界的某种隔阂或距离,或许是对过往的告别,或是对未来的期待。

第三句“不见芗林真面目”,转而表达了一种遗憾或失落的情感。芗林,可能是指诗人内心向往的地方,或者是某种理想状态。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诗人未能见到其真实面貌,这既是对未完成心愿的感慨,也是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

最后一句“霜花风叶暮萧萧”,以“霜花”和“风叶”作为意象,渲染了一种秋日黄昏的凄凉景象。霜花象征着季节的更替,风叶则暗示着生命的流逝。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思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即事

云物半阴晴,春罍酒气清。

花空叶自隘,梅重核初成。

噱论无柔语,酣歌有壮声。

翠眉应见笑,先老掷风情。

(0)

庾楼

仗节当年分国寄,危楼千古压江浔。

山川风月宜如旧,疏旷还同庾老心。

(0)

闻新雁

夜堂危坐气凄清,秋月光中新雁鸣。

出塞不知多少路,穿云才听两三声。

归时行列应如旧,来处风烟合认程。

今夕沙汀好栖息,弋人诡计未能成。

(0)

行役一首

浮梁跨寒溪,出郭十馀里。

暝投僧舍宿,月影清如水。

剪烛吏人退,孤坐俄隐几。

逡巡念岁月,彫疏惊鬓齿。

少学虽自勇,壮行何不伟。

胡为浪奔走,岂足称使指。

许国徒有心,归田尚无拟。

徘徊仕路间,老大良可耻。

气弱不耐饮,诗多常累纸。

一吟聊破闷,再咏渐辏理。

以及百千言,往往不能已。

且以养情性,固非争绮靡。

此乐非丝竹,美听不在耳。

纡郁得以纾,易直油然起。

所以驱驰中,冥搜未尝弛。

今宵幸夷旷,似匪尘纷迩。

悠悠万感集,销烁欲何以。

遂为行役篇,篇成姑自喜。

挥毫复吟讽,若与嘉宾比。

疏泉以养泉,所益不在彼。

蛟蚓间相杂,要之适吾己。

傥或不吾知,奚恤讥狂斐。

(0)

即席

金炉兽燄回春律,碧盏蚁花资野逸。

腊枝剪断玉莲光,歌扇舞茵争秀出。

主人醉宾宾醉德,倾兀不惭冠武侧。

一时陈迹去莫追,此段清欢宁易得。

(0)

诗呈同院诸公·其二

妙论凌朝彻,高文敌夜光。

煇煌照群玉,缥缈绝飞梁。

得句题青竹,围棋换紫囊。

相从愧衰朽,湖海兴偏长。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