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赠天竺灵隐二寺寺主》
《戏赠天竺灵隐二寺寺主》全文
唐 / 权德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石路泉流两寺分,寻常钟磬隔山闻。

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峦与白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tiānzhúlíngyǐnèrzhǔ
táng / quán

shíquánliúliǎngfēnxúnchángzhōngqìngshānwén

shānsēngbànzàizhōngfēngzhùgòngzhànqīngluánbáiyún

注释
石路:石头铺成的小路。
泉流:泉水流淌。
两寺分:两座寺庙分开。
寻常:平常。
钟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用于报时或仪式。
隔山闻:隔着山也能听到。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人。
中峰:山的中部高峰。
共占:共同占据。
青峦:青山。
白云:白色的云彩。
翻译
石路和泉水分隔着两座寺庙,
寻常的钟声磬韵隔着山都能听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寺庙图景。开篇“石路泉流两寺分”一句,既点明了环境,又设定了空间的框架:在一条由石板铺成的小路旁,一股清泉潺潺而过,将两座寺院隔开。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划分,更有象征意义上的隔绝和宁静。

“寻常钟磬隔山闻”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幽静,钟声与磬音穿越山谷传递,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些声音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难以听到,更凸显诗人对自然和宁寂生活的向往。

“山僧半在中峰住”一句,则将视角转移到居住于此的山中僧侣,通过“半在中峰”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扰动的心境。中峰作为地理位置上的描述,也隐喻了这位僧人精神世界的平衡与和谐。

最后,“共占青峦与白云”则是对山寺生活的一种赞美,诗人通过“共占”二字,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共同拥有、融为一体的情感。青峦(即青山)与白云,是大自然最质朴的写照,也象征着精神的高洁和自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幽深,以淡雅之笔触勾勒出一个超脱尘世、心灵宁静的理想之地。通过对山中寺院生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精神寄托和心向往之所至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

权德舆
朝代:唐   字:载之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生辰:759年-818年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猜你喜欢

雨后登南城楼

风雨潇潇过碧虚,单衣轻曳晚凉馀。

人凭高阁一身远,秋老江城万木疏。

野色渐开云碎影,暮愁欲起雁横书。

栖鸦不用催归去,目断南郊水竹居。

(0)

登顾山文选楼怀古二首·其一

百尺危楼倚碧岑,昭明曾此快登临。

图书万卷披吟富,仁孝千秋景仰深。

学士碑新摩玉枕,曼陀花发照寒林。

虞山更有崇台古,松柏萧萧锁暮阴。

(0)

斑竹图

湘君泣尽泪痕乾,翠袖萧萧倚暮寒。

却忆洞庭为客处,满湖风月泛舟看。

(0)

别母舅哭外舅郑公·其三

竹帛相期古道深,结婚端不为多金。

自惭非是奇男子,恐负侯高择婿心。

(0)

病中除夕·其二

三十知未老,巳难同少年。

功名谢时辈,心事愧前贤。

(0)

寄童伯礼·其二

黍肉屡来馈,寸心殊自怜。

伤廉增我过,尚德贵君贤。

握臂知身瘦,捐书待病痊。

每怀徐孺子,衰世道能全。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