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落山川未足悲,百昌荣悴各因时。
偶寻泽畔芳犹在,不向风前劲孰知?
天接斜阳看转迥,地邻古塞恐先衰。
八公久入商声裹,那更芦笳日夜吹。
黄落山川未足悲,百昌荣悴各因时。
偶寻泽畔芳犹在,不向风前劲孰知?
天接斜阳看转迥,地邻古塞恐先衰。
八公久入商声裹,那更芦笳日夜吹。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秋草和味云(其一)》。诗中描绘了秋天山川草木的变化,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黄落山川未足悲”,以秋天山川的凋零景象开篇,却并未直接表达哀伤之情,而是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接着,“百昌荣悴各因时”一句,点明了自然界万物生长与衰败皆遵循自然规律,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循环的理解与接纳。
“偶寻泽畔芳犹在,不向风前劲孰知?”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在秋天,仍有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存在,而这种生命力的坚韧,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暗含了对人生困境中坚持自我的鼓励。
“天接斜阳看转迥,地邻古塞恐先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夕阳西下,天际与大地相连,似乎预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古老边塞的怀旧之情。
最后,“八公久入商声裹,那更芦笳日夜吹。”“八公”可能是指古代的军事将领或历史人物,这里借指历史的变迁;“商声”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之一,常与悲伤、离别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诗通过历史人物和音乐的象征,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局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生命顽强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反思。
周穆穷寰宇,汉武慕蓬壶。
东生游调笑,西母宴欢愉。
颠既廑纁币,丰亦枉蒲车。
缓龄韬上药,御气秘真符。
台端两侍御,将命发天都。
齐梁历南楚,瓯越尽东吴。
姓名河上隐,物色市中趋。
金简探绿籍,琼笈访丹书。
曾未三载还,幸与百年俱。
筑馆理上士,授粲出中厨。
行闻避骢马,归见绾银鱼。
稽首愿玉体,寿考永无虞。
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
乱石斜通青草路,太行横断夕阳天。
漫垂云气孤村雨,时聒乡心几树蝉。
不及阮宣随处醉,兴来即解杖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