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草和味云·其一》
《秋草和味云·其一》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黄落山川未足悲,百昌荣悴各因时。

偶寻泽畔芳犹在,不向风前劲孰知?

天接斜阳看转迥,地邻古塞恐先衰。

八公久入商声裹,那更芦笳日夜吹。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秋草和味云(其一)》。诗中描绘了秋天山川草木的变化,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黄落山川未足悲”,以秋天山川的凋零景象开篇,却并未直接表达哀伤之情,而是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接着,“百昌荣悴各因时”一句,点明了自然界万物生长与衰败皆遵循自然规律,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循环的理解与接纳。

“偶寻泽畔芳犹在,不向风前劲孰知?”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在秋天,仍有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存在,而这种生命力的坚韧,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暗含了对人生困境中坚持自我的鼓励。

“天接斜阳看转迥,地邻古塞恐先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夕阳西下,天际与大地相连,似乎预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古老边塞的怀旧之情。

最后,“八公久入商声裹,那更芦笳日夜吹。”“八公”可能是指古代的军事将领或历史人物,这里借指历史的变迁;“商声”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之一,常与悲伤、离别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诗通过历史人物和音乐的象征,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局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生命顽强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反思。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关山月二首·其二

古塞萧萧白草腓,汉家营里月光辉。

可怜空学蛾眉影,夜夜关山照铁衣。

(0)

奉怀子循司勋二首·其二

寥落空山外,蹉跎暮色催。

岁华看逝水,心事见残灰。

畜意搴花去,含情迟雁来。

穷通无可诘,空笑楚臣哀。

(0)

遣仙使

周穆穷寰宇,汉武慕蓬壶。

东生游调笑,西母宴欢愉。

颠既廑纁币,丰亦枉蒲车。

缓龄韬上药,御气秘真符。

台端两侍御,将命发天都。

齐梁历南楚,瓯越尽东吴。

姓名河上隐,物色市中趋。

金简探绿籍,琼笈访丹书。

曾未三载还,幸与百年俱。

筑馆理上士,授粲出中厨。

行闻避骢马,归见绾银鱼。

稽首愿玉体,寿考永无虞。

(0)

寄许殿卿

漠漠雨如沙,翩翩燕子斜。

官贫轻逆旅,乡远重携家。

昨夜怀人去,春风抚岁华。

独行临御水,问使到梅花。

(0)

早发坡泉薄暮至太行山下

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

乱石斜通青草路,太行横断夕阳天。

漫垂云气孤村雨,时聒乡心几树蝉。

不及阮宣随处醉,兴来即解杖头钱。

(0)

秋夜乌给事宅言别

故人同此夜,离思且衔杯。

古树当庭合,惊墙到席回。

烛花留我醉,谏草识君才。

异日关河隔,秋鸿几北来。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