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净高下峰,几点岩腹绿。
心知有佳处,禅栖托修竹。
永惭枯定僧,片偈了幽独。
饭馀更何事,洗钵对寒玉。
耽游记坡老,寺寺留芳躅。
冲雨洗足眠,钟动随僧粥。
有如永嘉师,妙觉参一宿。
高风今则无,清景说亦足。
雪净高下峰,几点岩腹绿。
心知有佳处,禅栖托修竹。
永惭枯定僧,片偈了幽独。
饭馀更何事,洗钵对寒玉。
耽游记坡老,寺寺留芳躅。
冲雨洗足眠,钟动随僧粥。
有如永嘉师,妙觉参一宿。
高风今则无,清景说亦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后山峰的纯净与岩石间新绿的生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雪净高下峰,几点岩腹绿",雪后的山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岩石间的嫩绿点缀其间,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
"心知有佳处,禅栖托修竹",诗人内心深处感受到这片景致的美好,选择在修竹旁静坐,寻求心灵的栖息地,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禅宗精神的追求。"永惭枯定僧,片偈了幽独",诗人自谦于自己无法达到僧侣般的定境,但通过吟诵佛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饭馀更何事,洗钵对寒玉",饭后闲暇时光,诗人对着冰冷的玉石清洗钵盂,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生活的简朴,也寓意着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耽游记坡老,寺寺留芳躅",表达了诗人对苏轼(坡老)游历山水、留下佳作的向往,以及自己在旅行中留下的足迹,象征着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对个人经历的珍视。
"冲雨洗足眠,钟动随僧粥",即使在风雨中,诗人依然保持平和的心态,洗脚后安然入眠,听到寺庙的钟声响起,便随着僧人一起享用粥食,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宗教生活的融入。"有如永嘉师,妙觉参一宿",将自己比作永嘉大师,通过一夜的冥想,达到了妙悟的境界,表达了对精神修行的渴望和实践。
"高风今则无,清景说亦足",虽然当今社会可能缺乏高尚的道德风尚,但诗人通过描绘清新的景色,仍然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满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思考。
石屏山人过我游,手携群峰挈沧洲。
买我如舟小斋里,景象落落乾坤浮。
江声撼瑶席,山色悬清秋。
碧树何渺渺,白云空悠悠。
霏微烟岚湿不收,翠光欲上人衣裘。
洞江先生起梳头,对之不觉宿疴瘳。
但见翠微人家疏复稠,石田茅屋莓苔幽。
小横桥涧风飕飕,无人濯足寒矶头。
矶头一叶小艋艇,我欲乘之随长流。
宁须骑鹤驾苍虬,与君鼓枻访丹丘,餐霞饮瀣穷冥搜。
闪闪练月宵,棱棱素秋节。
舍棹上孤亭,临江候归客。
佳人殊未来,幽意为谁适。
徘徊当夜半,彷佛去天尺。
仰接银河横,俯照星纬逼。
直疑穹壤连,岂有人世隔。
飘飘形若蜕,眇眇思何极。
居然怯风露,聊复就衾席。
亦既不成寐,将何慰兹夕。
赖有同心人,连床话畴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