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碧连天,漾翠纹渐平,低蘸云影。
应是雪初消,巴山路、蛾眉乍窥清镜。
绿痕无际,几番漂荡江南恨。
弄波素袜知甚处,空把落红流尽。
何时橘里莼乡,泛一舸翩翩,东风归兴。
孤梦绕沧浪,苹花岸、漠漠雨昏烟暝。
连筒接缕,故溪深掩柴门静。
只愁双燕衔芳去,拂破蓝光千顷。
柳外碧连天,漾翠纹渐平,低蘸云影。
应是雪初消,巴山路、蛾眉乍窥清镜。
绿痕无际,几番漂荡江南恨。
弄波素袜知甚处,空把落红流尽。
何时橘里莼乡,泛一舸翩翩,东风归兴。
孤梦绕沧浪,苹花岸、漠漠雨昏烟暝。
连筒接缕,故溪深掩柴门静。
只愁双燕衔芳去,拂破蓝光千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柳外碧连天,漾翠纹渐平,低蘸云影。" 这几句描绘出一幅春日柳色如烟、水波不兴的宁静图景,低垂的柳枝似乎在轻抚着柔和的云影。
"应是雪初消,巴山路、蛾眉乍窥清镜。" 这里的“雪初消”暗示了时节的转换,而“蛾眉乍窥清镜”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路旁女子如同明净之镜一般,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绿痕无际,几番漂荡江南恨。" 这里的“绿痕无际”指的是春天的绿意盎然,而“几番漂荡江南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游历中的无限哀愁。
接下来的几句,“弄波素袜知甚处,空把落红流尽。何时橘里莼乡,泛一舸翩翩,东风归兴。” 描绘了诗人在江南水域的游弋,以及对美好景致的向往和渴望。
最后几句,“孤梦绕沧浪,苹花岸、漠漠雨昏烟暝。连筒接缕,故溪深掩柴门静。” 则表达了诗人在江南水乡的寂寞之感,以及对往事的回忆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体悟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