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言诗三首·其一》
《五言诗三首·其一》全文
魏晋 / 嵇康   形式: 古风

人生譬朝露,世变多百罗。

苟必有终极,彭聃不足多。

仁义浇淳朴,前识丧道华。

留弱丧自然,天真难可和。

郢人审匠石,钟子识伯牙。

真人不屡存,高唱谁当和。

(0)
鉴赏

这首诗是嵇康在魏晋时期创作的,属于五言诗。诗中通过对人生和世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短暂、世态多变以及个人的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首句“人生譬朝露”比喻人生如同早晨的露水,轻薄而易逝,充满了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紧接着,“世变多百罗”则表达了世事无常、变化繁复的观点。

在“苟必有终极,彭聃不足多”中,作者提出了即使人生有尽头,但彭聃(古代乐器)的声音也不足以表达生命的丰富与复杂性。这里彭聃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或是文化载体,它在传递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时的局限性。

“仁义浇淳朴,前识丧道华”一句中,“仁义”指的是儒家倡导的仁爱与正义等美德,而“浇淳朴”则形容这些理想在现实中的质朴和真挚。然而,“前识丧道华”表明即便是先前的智者也难以保全这种高洁的品格。

“留弱丧自然,天真难可和”中,“留弱”可能指的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而“丧自然”则是在强调顺应自然、保持本真的困难。“天真”在这里有纯真无伪的意思,而“难可和”表达了这种品质在现实社会中难以找到共鸣。

接下来的“郢人审匠石,钟子识伯牙”两句,则是通过古代名匠郢生和音乐家钟子对伯牙琴艺的鉴赏来强调真正艺术的高洁与难求。这里的“审匠石”指的是郢生能够辨别出石头中隐藏的美妙之音,而“识伯牙”则是说钟子能理解并欣赏伯牙的音乐。

最后,“真人不屡存,高唱谁当和”表达了真正有才华、有品格的人难以长久存在于世。他们即便在世时也往往是“高唱”,即发声歌唱,但却很少有人能够与之和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人生、世事以及艺术与道德的思考,展现了嵇康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以及他对于个体在复杂社会中难以保持纯粹本性的感慨。

作者介绍
嵇康

嵇康
朝代:魏晋   字:叔夜   籍贯: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猜你喜欢

代贺韩鼎晋寿联

福地驻骢轩,倬汉文星光紫极;

师门赓燕喜,全闽多士拜青箱。

(0)

挽张之洞联

以劳定国则祀;因事有功曰襄。

(0)

挽夏侍郎

比公于古大儒,是经师,是人师,是帝王师,贞素简宸衷,四海尽知刘子雅;

遗疏论天下事,为国计,为民计,为边陲计,死生关气数,九重应哭杜当阳。

(0)

挽彭玉麟联

伟绩建当年,洵无惭一介书生、三朝元老;

忠魂招何处,要只在数椽茅屋、几树梅花。

(0)

挽曾国荃联

骏烈著江南,百战终歼元恶首;

鸿嗷哀冀北,九原犹系老臣心。

(0)

挽任兰生公

天不欲生民,值此饥溺孔怀,顿使福星沉皖水;

公方期报国,讵料功施未尽,惊传噩耗到吴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