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落难为色,山寒情不胜。
素襟堪对石,幽韵却疑僧。
冻腊他年恨,春光昔日曾。
霜中谁可念,令我独凭陵。
篱落难为色,山寒情不胜。
素襟堪对石,幽韵却疑僧。
冻腊他年恨,春光昔日曾。
霜中谁可念,令我独凭陵。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山间清冷而静谧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寒冷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哲思的氛围。
首句“篱落难为色”,以“篱落”象征着冬日里凋零的景象,暗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萧瑟感。“难为色”三字,既是对眼前景色的客观描述,也蕴含了诗人对这种变化的主观感受,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接着,“山寒情不胜”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山间的寒冷不仅影响了外在的景物,更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愫。这里的“情不胜”并非指情感无法承受,而是情感被深深触动,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油然而生。
“素襟堪对石,幽韵却疑僧”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面对着洁白如雪的山石,仿佛能与之对话,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人又联想到僧人的生活,那般清净与超然,似乎在暗示自己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冻腊他年恨,春光昔日曾”则将时间的流转与个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冻腊代表了严冬的寒冷与痛苦,而春光则是温暖与希望的象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遭遇困难的忧虑和期待。
最后,“霜中谁可念,令我独凭陵”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在霜冷的环境中,诗人感到孤独与无助,但同时也渴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境,与之共度难关。这不仅是对友情的呼唤,也是对心灵慰藉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在寒冷的冬日背景下,诗人的情感如同深藏于心底的琴弦,轻轻拨动,引人共鸣。
兰因絮果茫茫,丹青留得昙花影。
低鬟凝睇,弄珠无语,内家妆靓。
见说当时,天孙下嫁,璇宫春永。
羡比肩灵匹,画眉佳偶,期白首、双栖稳。
惆怅彩云易散。證香盟、神伤荀令。
天人标格,春游曾见,披图重认。
钗凤分飞,镜鸾孤舞,情天难问。
料红楼碧落,云魂月梦,盼青禽信。
秋掩重门里。坐西窗、联床剪烛,良宵能几。
去日匆匆苍狗幻,尝尽愁中滋味。
恨四壁、埋忧无地。
蓦念光威分手日,到那时、忆著归宁未。
人一别,便千里。名山著述成何计。
叹年来、东涂西抹,半供游戏。
女伴过从元不少,眼底纷纷弱绮。
算谁是、闺中知己。
我有吟情抛未得,更怜卿、骨相都寒矣。
一灯灺,浩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