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垣门十一,云是鲁城基。
浮浮化荆榛,孔庙存威仪。
奎门出浩荡,杏坛历逶迤。
古今帝王所,形仆影即随。
人间此天阙,可望不可跻。
诗书寿老壁,孙子绵遗规。
杲杲不可尚,百世当前知。
高垣门十一,云是鲁城基。
浮浮化荆榛,孔庙存威仪。
奎门出浩荡,杏坛历逶迤。
古今帝王所,形仆影即随。
人间此天阙,可望不可跻。
诗书寿老壁,孙子绵遗规。
杲杲不可尚,百世当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雄伟城垣的壮观景象,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与当下衰败的感慨。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历史的画卷。
“高垣门十一,云是鲁城基。”开篇便点明地点,是古代鲁国的遗址,通过“高垣”二字传达出一种雄伟与壮观之感,同时也透露出历史的沉重。
“浮浮化荆榛,孔庙存威仪。”这里借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历史的沧桑变化,而“孔庙”则是儒家文化的象征,即便历经时光的洗礼,但依旧保持着其庄严与肃穆。
“奎门出浩荡,杏坛历逶迤。”诗人通过对古代帝王行迹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辉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因为这些辉煌已成过去。
“古今帝王所,形仆影即随。”这两句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更迭与时间流逝的思考。帝王虽已不在,但他们的遗迹和影响依然存在,仿佛他们的身影仍旧跟随着岁月。
“人间此天阙,可望不可跻。”这两句则是诗人自身情感的流露,他对那无法触及的历史高峰持有敬仰之心,同时也感到一种无力回天的悲凉。
“诗书寿老壁,孙子绵遗规。”这里诗人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儒家经典的提及,再次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即便时代更迭,但这些智慧永存。
“杲杲不可尚,百世当前知。”结尾两句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总结。诗人认为那些已逝的辉煌不再,可是历经百世仍旧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文化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沧桑以及文化价值永恒的深刻感悟。
门无车马喧,径有松菊阴。
前窗面清泚,后户依嵚岑。
就使世俗工,犹足写幽深。
况今令尹贤,洞照先哲心。
出处异轨辙,丘壑同胸襟。
予知淡笔墨,良似无弦琴。
先生如明月,莹洁照古今。
形模或能写,光彩讵可临。
寥寥千古意,当向笔下寻。
人心去典午,朝柄归卯金。
岂无康济心,且赋归来吟。
天生卓荦姿,岂是甘山林。
当今急英贤,四海待商霖。
勉哉就功名,枯槁不足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