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玉烧不热,宝剑拗不折。
欲别崔侠心,崔侠心如铁。
复如金刚锁,无有功不彻。
仍于直道中,行事不诋讦。
崔侠两兄弟,垂范继芳烈。
相识三十年,致书字不灭。
我来宣城郡,饮水仰清洁。
蔼蔼北阜松,峨峨南山雪。
顾生归山去,知作几年别。
真玉烧不热,宝剑拗不折。
欲别崔侠心,崔侠心如铁。
复如金刚锁,无有功不彻。
仍于直道中,行事不诋讦。
崔侠两兄弟,垂范继芳烈。
相识三十年,致书字不灭。
我来宣城郡,饮水仰清洁。
蔼蔼北阜松,峨峨南山雪。
顾生归山去,知作几年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名为《赠别崔十三长官》。顾况在诗中以精美的比喻和生动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易磨灭的友誼。
开篇“真玉烧不热,宝剑拗不折”两句,用真玉与宝剑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崔侠心志坚韧如铁,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接着,“欲别崔侠心,崔侠心如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屈不挠的品格。
“复如金刚锁,无有功不彻”则继续用金刚与锁链比喻,形容友人之坚不可摧,如同佛教中的金刚不坏。紧接着,“仍于直道中,行事不诋讦”表达了即便是在正道上行走,也不会受到他人的非议和诽谤。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崔侠兄弟的赞誉与友情的长久。"崔侠两兄弟,垂范继芳烈"颂扬他们兄弟的美德将被后世传为典范。而“相识三十年,致书字不灭”则表达了顾况与崔十三之间三十年的深厚友谊,即使是书信中的文字,也如同永恒不会消逝。
最后几句“我来宣城郡,饮水仰清洁。蔼蔼北阜松,峨峨南山雪”则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的场景和心境,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与向往。而"顾生归山去,知作几年别"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崔十三坚韧品格和深厚友谊的颂扬,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