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湘二首·其一》
《入湘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徐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入湘无浊水,天亦悯忠臣。

阴结鱼龙气,香闻兰杜春。

高吟方有思,静望忽伤神。

舟上多渔父,应无似昔人。

(0)
翻译
进入湘江没有浑浊的水,上天也怜悯忠诚的大臣。
暗中凝聚着鱼龙的气息,香气飘散在兰花杜若的春天。
高声吟诵时思绪涌动,静静凝望却心生哀伤。
船上有许多渔夫,应该没有人像过去的那个人。
注释
入湘:进入湘江。
无:没有。
浊水:浑浊的水。
天:上天。
悯:怜悯。
忠臣:忠诚的大臣。
阴:暗中。
结:凝聚。
鱼龙:古代神话中的水生物,这里可能象征忠诚或英雄。
气:气息。
香:香气。
闻:闻到。
兰杜春:兰花和杜若的春天,代指美好的自然环境。
高吟:高声吟诵。
方:正。
有思:思绪涌动。
静望:静静凝望。
忽:突然。
伤神:心生哀伤。
舟上:船上。
多:许多。
渔父:渔夫。
似:像。
昔人:过去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的《入湘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入湘的经历和感受。首句“入湘无浊水”表达了诗人对湘江水质清澈的赞赏,暗含对忠臣清白品质的赞美。接着,“天亦悯忠臣”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暗示上天也怜悯那些忠诚之士。

“阴结鱼龙气”描绘了湘江水下神秘而深沉的气息,可能寓指忠臣的才智犹如鱼龙潜藏于渊,等待时机展现。而“香闻兰杜春”则以兰花和杜若的香气比喻忠臣的高洁品格,如同春天的芬芳,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散发出清香。

“高吟方有思”写诗人在此情境中思绪万千,通过高声吟诵来抒发内心的情感。然而,“静望忽伤神”又转为静默凝视,突然感到心绪沉重,可能是因为想起了过去的某个忠臣或历史的沧桑。

最后,诗人以“舟上多渔父,应无似昔人”作结,想象湘江上的渔夫们或许没有像过去的忠臣那样遭遇不幸,流露出对渔夫们的羡慕和对往昔忠臣命运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湘江的自然景象和渔父的生活,寄寓了诗人对忠臣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作者介绍

徐照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送从弟淳伯南归二首·其一

三载惊相见,都亭把袂时。

游梁吾已倦,入洛尔何迟。

谁诵淩云赋,仍为失路悲。

天涯贫贱别,只少杜陵诗。

(0)

燕京卧病书怀五首·其三

问讯沧江上,疮痍日可怜。

射潮喧弩士,下濑请戈船。

刍粟深忧里,冠缨醉影边。

飨军曾不乏,今借水衡钱。

(0)

姚元白将还金陵同黎惟敬顾汝和汝所过访得秋字

恋别还今日,乡心不可留。

浦帆千里月,江雨六朝秋。

邀笛怀宵咏,鸣珂得昼游。

无言分手易,尊酒更绸缪。

(0)

读姚鸿胪禁中供事诸作辄赋一首

鸣佩侍臣随,炉烟傍玉熙。

预承瑶水宴,曾奉柏梁诗。

礼乐尊周朔,衣冠肃汉仪。

河东虽欲赋,徒有鬓成丝。

(0)

刘子脩归湖上居赠以长句

射阳湖上烟树多,浊水奔流江作波。

邗沟西北入淮去,一夜秋风渡漕河。

竹西歌吹何年路,广陵回首瓜洲渡。

胥泾不见浣沙人,参军只有芜城赋。

真州昔与谭生游,门下每称刘子脩。

曾揖长桑传肘后,还能满壁画沧洲。

前年击筑过燕市,昭王台边遇刘子。

挥毫命酒见平生,荐引无人解知己。

丹青传色出董源,晚于山水师荆关。

犹恨壮观未极意,跨蹇从我游西山。

风吹柳花满京阪,忽忆射陂春已晚。

公卿投辖不可留,买舟直向湖南返。

到家稚子候门庭,湖上芦黄枫树青。

行持西掖裁书笔,归注东皋让酒经。

我畏东华软红热,木门琅仓不堪谒。

长吟左氏招隐诗,寻尔持竿钓湖雪。

(0)

章中丞谪居南海枉书相问余值北上不获面承寄答二首·其二

薄谪何年出汉关,主恩宁不念行间。

长安献赋能相待,应见中丞斧钺还。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