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真自失,世路岂相援。
晦迹蠖同屈,雄谈虱屡扪。
绨袍存国士,脱粟进王孙。
执戟艰危在,秋霜拂泪痕。
清时真自失,世路岂相援。
晦迹蠖同屈,雄谈虱屡扪。
绨袍存国士,脱粟进王孙。
执戟艰危在,秋霜拂泪痕。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晦迹》表达了作者在清平之世感到自我失落,深感世态炎凉,难以得到援助的境遇。"晦迹蠖同屈"运用了比喻,像蠖虫一样隐藏行迹,屈服于困境,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的低调和忍耐。"雄谈虱屡扪"则暗示了在艰难环境中,即使谈论壮志豪情也显得微不足道,如同抚摸虱子般琐碎。
"绨袍存国士"引用典故,借战国时范雎赠绨袍给魏齐的故事,表达对知己的怀念和期待,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脱粟进王孙"则是指自己虽然生活简朴,但仍愿意接济他人,尤其是有才华的年轻人。
最后两句"执戟艰危在,秋霜拂泪痕"揭示了诗人身处险境,内心充满忧虑和辛酸,泪水如秋霜般冷冽,直击人心。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作者在世路艰辛中的坚韧与无奈。
伯兄性寡营,生理日萧条。
两弟皆食贫,汲汲度昏朝。
为农力不任,课儿亦无聊。
馀润或望余,自顾无脂膏。
今当遂长往,念此中心焦。
勉谢诸兄弟,此非人力邀。
吾宗自薄祜,先达皆早彫。
从兄与仲氏,当年踵登朝。
至今同籍人,秉枢冠百僚。
逝者倘可留,翩然亦云霄。
大命既有制,露电安可饕。
我虽老风尘,寿命较已牢。
与其夭斧斤,宁以樗散逃。
伤彼泉下人,悯我道路劳。
兄弟更相慰,烹蔬倾浊醪。
婆娑阿母旁,此乐何陶陶。
富贵有此否,何乃为我骄。
天伦岂世情,菀枯同所遭。
但当崇令德,慎勿望门高。
石显方含宪,匡衡实要枢。
甘陈功屡抑,堪猛眷终诛。
奏固阴司草,阿新浪结徒。
祸胎成唯诺,国柄博睢盱。
日月宁无照,风云亦有衢。
大横芒已耀,小畜血仍孚。
巾褐无遗壑,旌蒲更满途。
一开钩党禁,复录矢忠儒。
喜簿初矜宠,哀郎竟戮谀。
降娄门莠烂,渴蜺井桐枯。
红朽群窥指,高明魅啸呼。
登墙负子险,据地刎喉愚。
受爵一方怨,辞权万指孤。
真人疑冠玉,假鬼诋匏壶。
子羽何嫌面,维摩好施须。
悲歌终日夜,乐酒且须臾。
门下谁弹铗,闺中孰窃符?
蔡雍倘相识,定为一长吁。
戈船健儿不习马,兵气无能震屋瓦。
羽书调入白狼川,去伤此日归何年。
南人膏血溅北虏,饷金百万消如土。
兵马空多深未策,封章徒乞内帑金。
绯袍昔走金山寺,拳石焉能著多骑。
蛮女新兵簇塞云,成功或在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