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二》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玉辇何年八桂来,衣裳垂向九成台。

千秋历数躬犹在,一代龙鱼事可哀。

斑竹风生鸾吹起,苍梧日落象耕回。

骚人怅望惟瑶圃,欲就重华未有媒。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系列作品中的第二首。屈大均以描绘历史人物和古迹见长,此诗则聚焦于对虞帝庙的虔诚拜谒与深沉感慨。

首联“玉辇何年八桂来,衣裳垂向九成台。”以“玉辇”、“八桂”、“九成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神秘氛围。玉辇象征着帝王的尊贵与威严,八桂则可能暗喻着吉祥与繁荣,而九成台则是古代建筑的象征,整体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与辉煌并存的景象。

颔联“千秋历数躬犹在,一代龙鱼事可哀。”将时间的跨度拉长到千年,强调了历史的延续性与帝王的功绩,同时也流露出对一代帝王所面临的困境与悲哀的深切同情。这里,“龙鱼”可能借指帝王的处境或命运,隐含着对权力更迭、世事无常的感慨。

颈联“斑竹风生鸾吹起,苍梧日落象耕回。”通过“斑竹”、“鸾”、“苍梧”、“象耕”等自然与神话元素,进一步深化了历史与自然、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联系。斑竹与鸾鸟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美好的愿景;苍梧的日落与象耕的回归,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轮回。

尾联“骚人怅望惟瑶圃,欲就重华未有媒。”以“骚人”自比,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怅惘与思考。瑶圃作为仙境的象征,与重华(虞舜的别称)相呼应,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然而,“未有媒”则表明了这种追求的困难与复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哲思。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同叔用宿子之家

老足交亲薄,江晁尔独贤。

文章未遽绝,岁月成堪怜。

薄酒宁非道,寒灰却会禅。

犹须五湖口,风雨夜同船。

(0)

送朱时发

眼底家乡不自归,痴人争忍劫前灰。

直饶古庙香炉去,也要披毛戴角来。

(0)

如皋道中

客路三日雨,颇知袍裤单。

长河贯沃野,薄酒动新寒。

晚日鱼虾市,秋风藜藿盘。

衰颜定可笑,不必镜中看。

(0)

赏雪

朱帘暮卷绮筵开,风雪纷纷入酒杯。

对景恨无飞絮句,从今羞见谢娘才。

(0)

中夜

冯夷捧出一轮月,河伯吹开万里云。

寥廓无尘河汉远,水光天影接清芬。

(0)

重九

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消。

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