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忧愁骈集,我何可当。
欲寄天上,虑天弗禁。欲埋地下,恐地将沉。
不如收拾,置我怀抱。寝之食之,于焉终老。
沧海何阔,蓬莱何高。世无黄鹄,乘我游翱。
古之侠士,尘视生死。凡今之人,畏首畏尾。
好谋弗终,时命终穷。东南失利,西北多凶。
黄沙为棺,白云为椁。我则如是,千秋寥落。
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忧愁骈集,我何可当。
欲寄天上,虑天弗禁。欲埋地下,恐地将沉。
不如收拾,置我怀抱。寝之食之,于焉终老。
沧海何阔,蓬莱何高。世无黄鹄,乘我游翱。
古之侠士,尘视生死。凡今之人,畏首畏尾。
好谋弗终,时命终穷。东南失利,西北多凶。
黄沙为棺,白云为椁。我则如是,千秋寥落。
这首《短歌行》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艰的感慨。开篇“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忧愁骈集,我何可当”描绘出一种四面楚歌、无处可逃的困顿感,将个人的忧虑与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
“欲寄天上,虑天弗禁。欲埋地下,恐地将沉。”这两句通过设想寄情于天或埋葬于地的不可能性,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着,“不如收拾,置我怀抱。寝之食之,于焉终老。”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自我慰藉的方式,选择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以此度过余生。
“沧海何阔,蓬莱何高。世无黄鹄,乘我游翱。”诗人以广阔的海洋和高耸的蓬莱山比喻人生的广阔与遥远,而“世无黄鹄”则暗示了无人能理解或陪伴自己,只能独自飞翔。这种孤独感在“古之侠士,尘视生死。凡今之人,畏首畏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对比古代侠士的豪迈与现代人的怯懦,突显了诗人对自由与勇敢的向往。
“好谋弗终,时命终穷。东南失利,西北多凶。”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担忧,东南与西北的失利象征着事业与生活的挫折。最后,“黄沙为棺,白云为椁。我则如是,千秋寥落。”诗人以自然界的元素来比喻自己的归宿,预示着最终的孤独与寂灭,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短歌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自由、勇敢和超脱的追求。
相公早勒太常铭,康乐当家更典刑。
枪急曾看飞鸟过,笔精时作换鹅经。
极知许国心常赤,趁取封侯鬓尚青。
若到都城见知旧,为言江汉有浮萍。
此杉已百年,林立官道侧。
鬼神所诃护,斤斧不敢迫。
爱此遗直姿,凛凛有正色。
未云支大厦,聊以荫行客。
作诗调令尹,为我驿壁刻。
但使杉长存,悬知令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