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岁针楼,看儿女、筵前乞巧。
曾道述、生儿愚鲁,公卿可到。
膝上抱孙閒说与,牵牛尔是痴些好。
待他年、为尔娶天孙,同谐老。秋已再,星仍皎。
言犹在,人偏杳。看敝衣曝处,音容非渺。
此夕可能归白鹤,当时空望传青鸟。
漫重陈、瓜果向灵帷,心如捣。
昨岁针楼,看儿女、筵前乞巧。
曾道述、生儿愚鲁,公卿可到。
膝上抱孙閒说与,牵牛尔是痴些好。
待他年、为尔娶天孙,同谐老。秋已再,星仍皎。
言犹在,人偏杳。看敝衣曝处,音容非渺。
此夕可能归白鹤,当时空望传青鸟。
漫重陈、瓜果向灵帷,心如捣。
这首《满江红》是明代诗人董以宁于明末清初所作,描绘了七夕节时对故人的哀思。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
“昨岁针楼,看儿女、筵前乞巧。”开篇即以七夕传统习俗引入,描绘了去年在针楼上,家人团聚,孩子们在宴席前祈求巧手的情景,温馨而充满生活气息。
“曾道述、生儿愚鲁,公卿可到。膝上抱孙閒说与,牵牛尔是痴些好。”诗人回忆起过去与亲人共度的时光,提到曾经教导孩子,即使他们愚笨,也能成为公卿之才。在膝上抱着孙子时,还与他们分享故事,其中牵牛星的故事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仿佛在暗示着某种命运或希望。
“待他年、为尔娶天孙,同谐老。”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孙子们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最终能够团圆,共同度过晚年。
“秋已再,星仍皎。言犹在,人偏杳。”秋天再次来临,但星辰依旧明亮,然而,话语虽在耳边回响,人却已远去,流露出深深的哀伤。
“看敝衣曝处,音容非渺。”在阳光下晾晒的旧衣物,仿佛还能看到逝者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但这一切都已变得遥远。
“此夕可能归白鹤,当时空望传青鸟。”诗人想象着,或许在某个夜晚,逝者会化为白鹤归来,而自己只能空望着传说中的青鸟,表达出对逝者的深切思念和渴望。
“漫重陈、瓜果向灵帷,心如捣。”最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灵前摆放瓜果祭品,心中如同被锤打一般痛苦,表达了对逝者的无尽哀悼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背景,将个人的哀思与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