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池倒影落霞红,碎锦残花入镜中。
小榭临流窗四面,袭人衣袖紫薇风。
平池倒影落霞红,碎锦残花入镜中。
小榭临流窗四面,袭人衣袖紫薇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池塘边凉爽纳凉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平池倒影落霞红”,描绘了池塘水面平静,夕阳余晖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绚烂的红色倒影。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次句“碎锦残花入镜中”,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破碎的锦缎般的花瓣落入水中,仿佛是大自然的画布上散落的碎片,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丰富性。同时,“入镜中”三字,将视觉效果与内心感受相连接,暗示着诗人对这份美景的深深沉醉。
第三句“小榭临流窗四面”,描述了一个小巧的亭台紧邻水流,四周开有窗户。这样的设置不仅提供了纳凉的场所,也让观者能够全方位地欣赏到周围的美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一句“袭人衣袖紫薇风”,以轻柔的笔调收尾。紫薇花的微风吹过,轻轻拂过人的衣袖,带来一丝丝清凉与舒适。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微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夏日傍晚池塘边的宁静与美丽,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公子说春台,其光如水。
相对偏宜子瞻椅。
老父危坐,不觉耳闻心喜。
慨然都见许,情何已。
禅榻鬓丝,绳床乌几。
前辈风流要吾比。
绣江风月,鸥鹭已应知矣。
几时分付到,中庵里。
经济才难,升平事了,喜公亲见唐虞。
精神如画,风节凛云衢。
回首岩岩钜望,更须问、山斗何如。
还知否,三朝旧德,眷倚在吁俞。
高情谁得似,诗中元亮,易里尧夫。
便萧然忘却,玉带金鱼。
此意君恩亦许,三二日一到中书。
公无倦,长开寿域,四海一蓬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