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期趋府客,同有住山心。
涧鹿窥禅诵,林猿听苦吟。
清斋黄菊冷,孤磬白云深。
安石膺朝寄,幽盟未敢寻。
谁期趋府客,同有住山心。
涧鹿窥禅诵,林猿听苦吟。
清斋黄菊冷,孤磬白云深。
安石膺朝寄,幽盟未敢寻。
这首诗描绘了冯侍御与诗人欧大任在归义寺禅房共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首联“谁期趋府客,同有住山心”,开篇即点出意外的相遇,一位本应忙碌于官场的冯侍御,竟与诗人有着相似的心境,渴望远离尘嚣,栖息山林。这既是对冯侍御内心世界的揭示,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共鸣。
颔联“涧鹿窥禅诵,林猿听苦吟”,进一步描绘了禅房周围的自然景象。涧中的鹿悄悄窥视着僧侣们的诵经声,仿佛也被这份宁静所吸引;而林间的猿猴则静静地聆听着诗人的苦吟,似乎在感受着那份深沉的情感。这两句通过动物的视角,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
颈联“清斋黄菊冷,孤磬白云深”,则转向对禅房内部环境的描写。清冷的斋室内,黄菊点缀其间,增添了几分清雅之气;而远处传来的一声声孤磬,回荡在云深之处,更显出禅房的静谧与深远。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得以净化的氛围。
尾联“安石膺朝寄,幽盟未敢寻”,以东晋名士谢安的典故“安石”,暗喻冯侍御虽身在朝堂,但心系隐逸。诗人表达了对冯侍御内心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并未真正付诸行动,暗示了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冯侍御与诗人共宿禅房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共同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宁静、和谐与超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天与深情,楼头花萼,晴烟最是氤氲。
葛巾拖杖,同采峡山云。
忽复移船入市,三通鼓、军帐惊闻。
乡关近,蒪鲈佳趣,小隐幸曾分。
建安无俗调,名香宝鸭,竟夕须薰。
挹芙蕖清露,五色成纹。
诮我金元弱藻,握兰荃、濡手辛勤。
怀遗事,驱车洛水,徐出宓妃裙。
春归路。弥望细草萋烟,夕阳殷树。
朝来宣武坊南,东风烂漫,花开几处。更延伫。
仍忆梓花飘径,枣林环户。
何人策蹇同游,被花赚取,纱笼好语。
休问唐宫遗事,沈香亭上,环妃仙舞。
千载羽衣霓裳,风云如故。凝香裛露,犹诵青莲句。
萦遐想、回阑深倚,长廊閒步。心逐余春去。
蛮笺未尽,元都怨绪。云织愁千缕。
何况又、匆匆连宵风雨。梵林梦绕,游丝飞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