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书不至,边雁度梅关。
月色江湖上,秋声枕席间。
霜清九曜石,木落二樵山。
独向南楼叫,知予鸥鹭閒。
故人书不至,边雁度梅关。
月色江湖上,秋声枕席间。
霜清九曜石,木落二樵山。
独向南楼叫,知予鸥鹭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感秋四十首》中的第二十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象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首句“故人书不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边雁度梅关”一句,通过边关大雁南飞的景象,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月色江湖上,秋声枕席间”两句,将月光洒满江湖的宁静与秋风拂过枕席的声响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霜清九曜石,木落二樵山”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观,霜覆盖的石头显得格外清冷,落叶覆盖的山林则透露出一种萧瑟之美。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最后,“独向南楼叫,知予鸥鹭闲”一句,诗人独自一人向着南楼呼喊,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他以鸥鹭自比,表达了自己虽处于孤独之中,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如同鸥鹭在水面上悠闲自在地飞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
东方早寒雪霜挚,新梨十月已满市。
削成黄蜡圆且长,味甘骨冷体有香。
芳尊命友先众果,百十磊砢升君堂。
赠君玉壶层冰之皎洁,副以金茎皓露之清凉。
奈何拨火取煨栗,梨虽至美或不尝。
颦眉三咽手摩腹,谓此发病为第一,夺之儿口饧止哭。
君不记南方无此物,五更酒渴唤水时,思此千里莫致之。
及今乃以多见贱,南方橘柚东方梨。
离离小麦黄,习习南风度。
桑枣暗蓬麻,耘锄困朝暮。
种瓜屋东隅,翠蔓已分布。
黄花引疏篱,冉冉欲横路。
白水漫青秧,联翩下鸥鹭。
新丝换浊酒,肴蔌羞薄具。
扫洒聚比邻,环坐荫高树。
稚子羡赢馀,牵衣傍翁妪。
牛羊岭外归,落日林梢去。
饷妇亦还家,笑言隔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