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
涉险始知尘海阔,道穷转见死生轻。
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
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
涉险始知尘海阔,道穷转见死生轻。
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历经千辛万苦,跨越遥远的地域,最终抵达广州的海珠寺的经历。诗中充满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开篇即展现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无论路途多么遥远,风尘仆仆,他依然勇往直前,不计路程的漫长。
颔联“涉险始知尘海阔,道穷转见死生轻。”在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之后,诗人开始意识到世界的广阔无垠,同时也领悟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颈联“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描绘了诗人暂时栖息于水月之光下的宁静与美好,偶尔漫步于琉璃般璀璨的宝地,享受着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尾联“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当诗人到达目的地,曾经陪伴他航行的舟船已被抛诸脑后,而上方的钟鼓声似乎也为他而鸣,寓意着旅程的结束与新的开始,以及心灵的觉醒与升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坚韧不拔,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弹琴读易,便北山土窟,高眠真足。
身外无多要置顿,床上之书连屋。
十顷筼筜,挫廉颐志,好拟逃于竹。
蓬蒿满宅,未荒还有松菊。
最是此事难期,天公之判断,吾曹方酷。
何物书生而妄冀,如此容容多福。
二顷田无,三间屋老,羊也籓空触。
一头牛在,露车故堪常宿。
是处栽花,遍园林、寻常蹈袭。
尽岁月、留枝养叶,补疏删密。
骚客徒夸英正落,人间岂有花能实。
看如今、两树占秋芳,成花国。十日坐,旃檀席。
五夜对,琼瑶壁。更红情不艳,白光如拭。
浸玉寒泉明夜雪,助妆金盏酣朝日。
是臣髡、饮酒最欢时,甘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