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柘溪道傍有班竹百馀挺萧洒可爱与先之赏玩移时因念乡间无是种约异日移其根予戏诵君看江上千竿竹不是男儿泪点班之句遂发一笑既而作数语解异世妇人之嘲且志不必移根也》
《柘溪道傍有班竹百馀挺萧洒可爱与先之赏玩移时因念乡间无是种约异日移其根予戏诵君看江上千竿竹不是男儿泪点班之句遂发一笑既而作数语解异世妇人之嘲且志不必移根也》全文
宋 / 王十朋   形式: 古风

男儿有泪不染竹,当作包胥贾生哭。

湘源遗种虽可爱,节目尚馀儿女态。

谁能千里移此根,出门又恐添啼痕。

不如还家种慈竹,不厌千竿万竿绿。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柘溪道傍有班竹百馀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班竹的喜爱之情,并在诗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男儿有泪不染竹”开篇,巧妙地将班竹与男儿的坚韧形象相联系,表达了对班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接着,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班竹的形态,“当作包胥贾生哭”,这里运用典故,将班竹的生长状态比作古代文人包胥和贾生的悲泣,寓意着班竹虽小,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力量。随后,诗人对班竹的生长环境进行了描绘,“湘源遗种虽可爱,节目尚馀儿女态”,强调了班竹的可爱之处在于其自然生长的状态,即使幼小,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千里移此根,出门又恐添啼痕。”这句诗表达了对班竹移栽的犹豫与担忧,担心移栽过程会破坏班竹的自然生长状态,甚至可能给它带来伤害。诗人最终决定,“不如还家种慈竹,不厌千竿万竿绿。”他选择将班竹留在原地,自己则回到家中种植慈竹,以此表达对班竹的尊重与爱护,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班竹的喜爱之情,更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情感表达的独特见解。通过诗中的比喻与对话,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王十朋

王十朋
朝代:宋   字:龟龄   号:梅溪   生辰:1112-1171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猜你喜欢

繇来曲·其三

猿啸有时断,其如溪水声。

潺湲将客泪,日夜向江城。

一自美人别,三逢秋雁征。

寄书无处所,肠断玉琴情。

(0)

新婚诗为献孟作·其三

一曲东湖水,妆楼俯碧波。

翻愁飞雪就,不奈玉箫何。

烽火珊瑚树,车轮蛱蝶罗。

双飞谁不羡,凤嗉正相和。

(0)

绿端砚为严藕渔宫允作·其三

生长当铜绿,精华日已坚。

丝怜黄作里,玉恨紫成烟。

眉黛含犹浅,心花吐正鲜。

饮池么凤子,毛羽似君妍。

(0)

赋得山大丹花为大司马留村吴公寿·其二

珊瑚亦作花,朵朵越王家。

太赤才三岁,微黄即九霞。

长开无大小,不谢最纷葩。

绝似公难老,精含海日华。

(0)

喜王阮亭宫詹至粤即送其行·其一

旌节从天下,光生大庾春。

汉宫鸿鹄客,齐国大风人。

翠羽飞成路,梅花踏作尘。

相迎千步草,香更满江滨。

(0)

喜姜汝皋自越州至·其二

韦氏温恭甚,威仪总玉珂。

家风多讽谏,祖德更弦歌。

子舍辞秦望,王台问赵佗。

白鹇相送送,中道返岩阿。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