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采菊制颓龄,忽见南山眼自清。
山水高深怀古调,云衣苍白任流形。
病躯垂老依衡岳,血泪无缘洒孝陵。
柱把贱名污圣德,自知孱力不胜莛。
东篱采菊制颓龄,忽见南山眼自清。
山水高深怀古调,云衣苍白任流形。
病躯垂老依衡岳,血泪无缘洒孝陵。
柱把贱名污圣德,自知孱力不胜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东篱边采菊,以缓解年老之忧,却意外地望见南山,心境为之一清。他以山水的高深和云彩的自由,寄托了对古调的怀念与对自然的向往。晚年身患疾病,仍依傍着衡山生活,心中却无处为先祖孝陵洒下泪水。诗中提到自己的名字玷污了圣德,自感力量微薄,难以承担重任。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和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
自从始出关,数日走崖谷。
迢迢度偏岭,险尽得平陆。
陂陀皆土山,高下纷起伏。
连天暗丰草,不复见林木。
行人烟际来,牛羊雨中牧。
飒然衣裳单,咫尺异寒燠。
伫立方有怀,相逢仍问俗。
畏途宜疾驱,更傍滦河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