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怀真秘,褰帷访路微。
一机原不二,是了更何非。
山即毗卢帽,云如坏色衣。
天开能祖意,漫语道南归。
夙昔怀真秘,褰帷访路微。
一机原不二,是了更何非。
山即毗卢帽,云如坏色衣。
天开能祖意,漫语道南归。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哲理与精神追求。首句“夙昔怀真秘,褰帷访路微”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渴望和探索,如同揭开神秘的面纱,寻找那条通往内心深处的道路。接下来,“一机原不二,是了更何非”则点明了禅宗的核心观念——一切法门皆通向同一真理,无需分别,一旦领悟,便无他非。
“山即毗卢帽,云如坏色衣”运用比喻,将山比作毗卢遮那佛的帽子,云比作褪色的衣服,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庄严与朴素之美,同时也暗示着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性。最后,“天开能祖意,漫语道南归”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天空的广阔与自由象征着佛法的无限和真理的普遍性,而“道南归”则可能暗含着回归本心、追寻真理的最终目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禅宗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佛法之间深刻联系的理解。
画楼红湿斜阳,素妆褪出山眉翠。
街声暮起,尘侵灯户,月来舞地。
宫柳招莺,水荭飘雁,隔年春意。
黯梨云,散作人间好梦,琼箫在、锦屏底。
乐事轻随流水。
暗兰消、作花心计。
情丝万轴,因春织就,愁罗恨绮。
昵枕迷香,占帘看夜,旧游经醉。
任孤山、梨雪残梅,渐懒跨、东风骑。
蜀锦华堂,宝筝频送花前酒。
妖娆全在半开时,人试单衣后。
花前围春竞秀。
如红潮、玉腮微透。
欲苏还坠,浅醉扶头,朦胧晴画。
金屋名姝,眼情空贮间眉岫。
世间还有此娉婷,拚尽珠量斗。
真艳可消受。
倩莺催、天香共袖。
冷烟庭院,淡月梨花,空教春瘦。
清明近。
还是递选东风,做成花讯。
芳时一刻千金,半晴半雨、酬春未准。
雁归尽。
离字向人欲写,暗云难认。
西园猛忆逢迎,翠纨障面,花间笑稳。
曲径池莲平砌,绛裙曾与,濯香湔粉。
无奈燕幕莺帘,轻负娇后。
青榆巷陌,蹋马红成寸。
十年梦、秋千吊影,袜罗尘褪。
事往凭谁问。
昼长病酒添新恨。
烟冷斜阳紧。
山黛远、曲曲阑干凭损。
柳丝万尺,不如轻鬓。
卷西风、方肥塞草,带钩何事东去。
月明万里关河梦,吴楚几番风雨。
江上路。
二十载头颅,凋落今如许。
凉生弄尘。
欢江左夷吾,隆中诸葛,谈笑已尘土。
寒汀外,还见来时鸥鹭。
重来应是春暮。
轻裘岘首陪登眺,马上落花飞絮。
拚醉舞。
谁解道,断肠贺老江南句。
沙津少驻。
举目送飞鸿,幅巾子老子,楼上正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