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守穷屋,白昼常静卧。
唯闻鸟雀喧,岂有车马过。
苔沿土阶绿,风尖纸窗破。
遗编对古人,千载默相和。
溪头守穷屋,白昼常静卧。
唯闻鸟雀喧,岂有车马过。
苔沿土阶绿,风尖纸窗破。
遗编对古人,千载默相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溪边,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首句“溪头守穷屋”,简练地勾勒出环境的清幽与生活的简朴。接着,“白昼常静卧”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似乎在忙碌的世界之外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地。
“唯闻鸟雀喧,岂有车马过。”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强调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鸟雀的欢鸣成为这静谧世界中唯一的声响,而“岂有车马过”的反问,则更加强调了这里的孤独与远离尘世的氛围。
“苔沿土阶绿,风尖纸窗破。”这两句细致地描绘了居住环境的自然与破败之美。绿色的苔藓沿着土阶蔓延,既增添了生机,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风尖纸窗破”则透露出一种岁月的痕迹,以及诗人可能面对的简单生活条件。
最后,“遗编对古人,千载默相和。”诗人面对古书,仿佛与古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精神上的交流,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层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一禽戒非孝,罨蜊怜赤族。
苟时法不禁,况乃意向属。
平生毛错馋,晒蚬一掬足。
水暖溪沙清,趁采供欲逐。
椒盐濈蒜苏,瓦烈风味纳。
破齿糟自香,洗尽菜根腹。
珍鼎恐未兼,情私欲献曝。
死怪河豚痴,癖笑蟹螯独。
醉乡苟未知,醺眊空醪醁。
何劳笑粗人,销帐香羔肉。
人生在适情,秋鲈思乡屋。
坡仙向来知,愈厌蒸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