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青山数里遥,扁舟探赏过溪桥。
珠林树色含云缀,香涧泉声杂雨飘。
鸟狎春光啼处尽,僧逢尘想坐来销。
共言招隐堪开社,也学翻经懒入朝。
郭外青山数里遥,扁舟探赏过溪桥。
珠林树色含云缀,香涧泉声杂雨飘。
鸟狎春光啼处尽,僧逢尘想坐来销。
共言招隐堪开社,也学翻经懒入朝。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立夏日探访虎丘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首联“郭外青山数里遥,扁舟探赏过溪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远眺山色、乘舟探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颔联“珠林树色含云缀,香涧泉声杂雨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珠林形容树木繁茂,仿佛镶嵌着珍珠,树色与云彩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香涧则暗示泉水流淌之处,香气弥漫,雨声与泉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颈联“鸟狎春光啼处尽,僧逢尘想坐来销”通过鸟鸣与僧人静坐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主题。鸟儿在春光中欢快地啼叫,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僧人面对尘世的烦恼,在此地得以消解,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尾联“共言招隐堪开社,也学翻经懒入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隐逸生活之乐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希望远离尘嚣,过上闲适自在的生活。这里既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半生奔走穷南北,四海无家著归客。
欲寻丘壑聊放情,来买百门泉上宅。
药畦竹町喜粗具,白水苍葭更闲僻。
映帘芳草看罗生,绕砌流泉分细脉。
北山郁郁屏障开,云气漠漠穿窗来。
阴厓冒雨采石发,仄径步月循兰陔。
素琴书卷此堪托,故乡何必黄金台。
几时拂衣来濯足,高枕一任年光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