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何敢望馀芬,斗酒还过董相坟。
行指冈峦低偃月,坐疑文彩上成云。
两山已雪将军耻,四海犹传制策文。
贾谊天年人莫恨,孔光张禹亦徒云。
后生何敢望馀芬,斗酒还过董相坟。
行指冈峦低偃月,坐疑文彩上成云。
两山已雪将军耻,四海犹传制策文。
贾谊天年人莫恨,孔光张禹亦徒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过故状元施宗铭坟》,通过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才华与功业的赞叹。
首联“后生何敢望馀芬,斗酒还过董相坟”,诗人以谦逊的姿态自谦,表达了自己不敢奢望与逝者相比之意,同时又以斗酒祭拜的方式,寄托了对故友的哀思与敬意。这里将施宗铭比作董相,暗示其在学问与功业上的卓越成就。
颔联“行指冈峦低偃月,坐疑文彩上成云”,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诗人行走于山冈之间,仿佛月亮也低垂下来,与之呼应;而坐在坟前,似乎文采飞扬,化为云彩,寓意着施宗铭的才情与影响力超越了时空。
颈联“两山已雪将军耻,四海犹传制策文”,进一步赞扬了施宗铭的功绩。两山之雪象征着将军的耻辱被洗刷,而四海传颂的制策文则表明其学术与政绩深受后世推崇。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施宗铭个人成就的肯定,也体现了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尾联“贾谊天年人莫恨,孔光张禹亦徒云”,诗人以贾谊、孔光、张禹等历史人物为参照,表达了对施宗铭才能与命运的感慨。贾谊虽英年早逝,但其才华仍被后人铭记;而孔光、张禹虽官至高位,但与施宗铭相比,似乎略显平凡。这既是对施宗铭才能的赞美,也是对其命运不公的一种无奈与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施宗铭坟墓的凭吊,展现了诗人对其才华、功业及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缅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普遍感慨。
我贫无储粟,我稼早已萎。
朝夕惧不充,矧此岁月滋。
朝饮南涧泉,暮采北山藜。
苟焉免饥渴,庶无罹崄巇。
西里有高门,连囷积如茨。
露溢到鸡犬,烹炰穷岁时。
乃知凶旱年,徒为志士饥。
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几遍青山酬对好,依旧黛眉当阁。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金索。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惜瑶卮落。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