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园池上书所见五首·其二》
《东园池上书所见五首·其二》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春馀池圃似郊村,吏散斜晖半府门。

燕雀不知争底事,啁啾言语到黄昏。

(0)
注释
春馀:春天剩余的。
池圃:池塘和园圃。
郊村:乡村。
吏散:官员们下班。
斜晖:夕阳。
半府门:府衙的一半大门。
燕雀:燕子和麻雀。
争底事:为什么争吵。
啁啾:鸟儿的鸣叫声。
言语:交谈。
黄昏:傍晚。
翻译
春天过后,池塘和园圃显得像乡村一般宁静
官员们下班后,夕阳斜照在府衙的一半大门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园林图景。开篇"春馀池圃似郊村"一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又不失宁静的春天园圃之中。"春馀"二字传递出春光照耀下的温馨与柔和,而"池圃"则是古代园林中的常见景象,透露出一种田园诗意。"似郊村"四字,则将这种宁静的氛围推向高潮,让人不禁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远离尘嚣的自然之境。

接下来的"吏散斜晖半府门",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描绘了时间流逝和光阴变幻的情景。这里的"吏散"指的是官员们在日落时分散归家,而"斜晖半府门"则形象地表达出夕阳西下的情境,以及这种时候官府大门前所呈现出的宁静与安详。

第三句"燕雀不知争底事",通过小鸟的行为来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态度。燕子和麻雀都是常见的小鸟,它们在诗中往往象征着世间纷扰。在这里,它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浑然不觉,似乎在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并不值得过于纠结。

最后一句"啁啾言语到黄昏"则继续强化了这种宁静无忧的氛围。小鸟的叫声在黄昏时分显得尤为清晰,仿佛它们也在享受这份宁静,与诗人共同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精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红尘的淡泊情怀。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颂古五十七首·其二十九

说明道白,埋尘混垢。变化有由,败露不走。

谁知暗里骨横抽,要在轰轰霹雳手。

(0)

省亲

娘生面目既分明,远不疏兮近不亲。

试向途中问归客,不知谁是倚门人。

(0)

佛成道

正觉山前失眼睛,是凡是圣尽盲生。

至今夜夜明星现,谁肯向伊行处行。

(0)

送南浦明公归日本

十幅蒲帆万里风,来无踪迹去还同。

抬眸错认云山处,人在水天一色中。

(0)

净发吴生

适意多云水,寻幽访所知。

曾于竺峰下,会见宝溪时。

巧理数茎发,清分两点眉。

忽忘心手处,何谓不如斯。

(0)

西归赞

壁观九年,葫芦按水。无计脱身,强分皮髓。

只履恓恓何处归,月明后夜思熊耳。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