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惊,征尘动地起。
河北多郡县,一朝尽风靡。
常山有太守,恸哭整军士。
誓心匡社稷,志烈身竟死。
长乐何如人,纡纡佩金紫。
渔阳鼙鼓惊,征尘动地起。
河北多郡县,一朝尽风靡。
常山有太守,恸哭整军士。
誓心匡社稷,志烈身竟死。
长乐何如人,纡纡佩金紫。
这首清代诗人陆世仪的《感遇诗(其五)》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历史场景。首句“渔阳鼙鼓惊”以渔阳鼙鼓象征战事突起,暗示了安史之乱的紧张局势。接着,“征尘动地起”进一步渲染出战争带来的大规模动荡和恐慌。
“河北多郡县,一朝尽风靡”描述了战乱迅速波及整个河北地区,各地纷纷失守的情景。随后,诗人笔锋转向常山太守,他深感痛惜,整军备战,决心以身许国。“誓心匡社稷,志烈身竟死”展现了这位官员的忠诚与英勇,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最后两句“长乐何如人,纡纡佩金紫”则通过对比,对那些身居高位却未能挺身而出的权贵进行了讽刺。"长乐"可能暗指那些享受富贵生活的贵族,而"纡纡佩金紫"形容他们身着华丽官服,与太守的英勇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尚节操的赞美和对权贵阶层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与权贵责任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而志意又同,以是交甚款。
又畸思承得拜其兄今宣慰公于其家,公即欢然相接,倾倒如书。
公时在京领漕运,明年为刑曹尚书。
会夏暑,以恩例决诸司囚。
敏中以御史公以秋官实同其事。
旦夕相从者弥月,凡公之毅敏公恕,尽于斯得之,而情好益密矣。
又再岁,思承为四川副按察之成都,敏中为御史都司,岁余,谢病归济南。
已而闻公由刑曹宣慰云朔,又闻思承还京为冬官侍郎。
今年癸巳夏六月,公复以宣慰来山东,常治益都,过济南,顾敏中于陋巷,且致思承之问。
凡与思承别盖五年,而公则四年矣,陈契阔,甚相乐也。
明旦,公已行矣,乃知公近有充闾之庆,则又喜焉,而独恨不得为一贺也。
十月,公以行部复过济南,见公于皇华驿,退以鄙怀作乐府一篇献于公,以发一笑,其亦古人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十载京华,也曾是、飘零狂客。
还有幸、公家兄弟,相逢相识。
记得宣恩疏决日,柏台骢马秋官笔。
甚人生聚散等闲间,都难测。
摩抚手,天西北。
放浪迹,江湖国。
忽高轩飞下,今夕何夕。
头上貂蝉看欲见,掌中珠颗今先得。
暂放教、诗酒豁平生,公休惜。
《满江红 至元丙戌,敏中兴广平安思承同为御》【元·刘敏中】,而志意又同,以是交甚款。又畸思承得拜其兄今宣慰公于其家,公即欢然相接,倾倒如书。公时在京领漕运,明年为刑曹尚书。会夏暑,以恩例决诸司囚。敏中以御史公以秋官实同其事。旦夕相从者弥月,凡公之毅敏公恕,尽于斯得之,而情好益密矣。又再岁,思承为四川副按察之成都,敏中为御史都司,岁余,谢病归济南。已而闻公由刑曹宣慰云朔,又闻思承还京为冬官侍郎。今年癸巳夏六月,公复以宣慰来山东,常治益都,过济南,顾敏中于陋巷,且致思承之问。凡与思承别盖五年,而公则四年矣,陈契阔,甚相乐也。明旦,公已行矣,乃知公近有充闾之庆,则又喜焉,而独恨不得为一贺也。十月,公以行部复过济南,见公于皇华驿,退以鄙怀作乐府一篇献于公,以发一笑,其亦古人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十载京华,也曾是、飘零狂客。还有幸、公家兄弟,相逢相识。记得宣恩疏决日,柏台骢马秋官笔。甚人生聚散等闲间,都难测。摩抚手,天西北。放浪迹,江湖国。忽高轩飞下,今夕何夕。头上貂蝉看欲见,掌中珠颗今先得。暂放教、诗酒豁平生,公休惜。
https://shici.929r.com/shici/GvXTevv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