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握寒天古木深,路人犹说汉淮阴。
孤云不掩兴亡策,两角曾悬去住心。
不是冕旒轻布素,岂劳丞相远追寻。
当时若放还西楚,尺寸中华未可侵。
一握寒天古木深,路人犹说汉淮阴。
孤云不掩兴亡策,两角曾悬去住心。
不是冕旒轻布素,岂劳丞相远追寻。
当时若放还西楚,尺寸中华未可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忧伤的历史感和自然美。"一握寒天古木深",设定了一个冬日幽深的自然环境,古木参天,如同历史的见证。"路人犹说汉淮阴"则透露出人们对往昔历史的回忆与怀念,淮阴是古时重要的地名,其阴霾之气似乎还萦绕在人们的话语中。
"孤云不掩兴亡策"表达了诗人面对过往荣辱,不愿掩藏的态度,那片孤独的云彩仿佛象征着历史的真相。"两角曾悬去住心"则是说,曾经悬挂于心头的那些记忆,如同牛角一般坚硬而难以磨灭。
"不是冕旒轻布素"一句,通过对服饰的描写,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岂劳丞相远追寻"则表明诗人并不愿意去追寻那些尘封往事,不想再为此烦恼。
最后两句"当时若放还西楚,尺寸中华未可侵",似乎在倡导一种历史的宽容与和解,如果能够放下过去的恩怨,那么整个华夏大地都不会受到侵犯。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泰民安的深切期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沉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翠合初疑无路往,停鞭邂逅成清赏。
僧炉坐稳纸窗明,细雨忽来山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