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坐一室,凿空谈两戒。
既未足迹经,岂免多所怪。
繄余披短衣,三年歌出塞。
巍巍大境门,揽胜兹游再。
晓日明战场,微风净埃壒。
万帐屯中央,营开见旌旆。
天公妙设险,有意限中外。
突然作一束,两崖屺相对。
城高鸟飞绝,径窄马蹄碍。
以此控北部,岂曰非要害。
边声起惊笳,明驼过成队。
有令促下鞍,行人罔敢懈。
目览地势雄,心识神州大。
他日话游踪,抵掌亦一快。
书生坐一室,凿空谈两戒。
既未足迹经,岂免多所怪。
繄余披短衣,三年歌出塞。
巍巍大境门,揽胜兹游再。
晓日明战场,微风净埃壒。
万帐屯中央,营开见旌旆。
天公妙设险,有意限中外。
突然作一束,两崖屺相对。
城高鸟飞绝,径窄马蹄碍。
以此控北部,岂曰非要害。
边声起惊笳,明驼过成队。
有令促下鞍,行人罔敢懈。
目览地势雄,心识神州大。
他日话游踪,抵掌亦一快。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书生离开书斋,实地游历大境门的所见所感。诗人以书生的身份,开始时只是空谈戒律,缺乏实际经历,对边塞的奇异景象充满好奇。他亲身踏上旅程,早晨的阳光照亮了战场遗迹,微风吹走了尘埃,展现出壮丽的边关景色。大境门险峻壮观,仿佛天公刻意划分内外,山崖对立,城高路狭,显示出军事要塞的重要地位。
诗人通过亲眼目睹的边防军营和往来驼队,感受到边境的紧张气氛,命令声中,行人心中警觉而敬畏。他沿途欣赏着雄伟的地势,深感祖国疆域之广袤。此行的经历将成为日后谈话中的得意话题,让他感到无比畅快。
整首诗以书生的视角,展现了大境门的军事威严与自然风光,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感悟,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国家领土的深深敬意。
穷达虽不同,在我固无异。
独善与兼善,此道一而二。
施君素高尚,衡阳久藏器。
虽曾佐花县,牛刀聊小试。
未几即归休,自谓犹未至。
筑堂南面岳,相高争气势。
讲道通天人,读书饱经济。
迟当达天朝,揄扬明至治。
不见有莘士,躬耕岂忘世。
幡然一旦起,惠泽苍生被。
君今已白头,明时幸遭值。
愿言发其蕴,青云奋高志。
勿效栖栖人,林居事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