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郎出宰近金山,正好寻僧日往还。
道在何妨兼吏隐,才优宁惜济时艰。
烟霞老我终成癖,雨露随君未许閒。
欲抱无弦远相访,秋风孤鹤度庾关。
仙郎出宰近金山,正好寻僧日往还。
道在何妨兼吏隐,才优宁惜济时艰。
烟霞老我终成癖,雨露随君未许閒。
欲抱无弦远相访,秋风孤鹤度庾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与僧侣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自然和道义的追求。首句“仙郎出宰近金山”,以“仙郎”这一尊称,形象地描绘了官员的超凡脱俗之感,同时点明其任职地点靠近金山,为后文的活动提供了背景。接着,“正好寻僧日往还”一句,展现了官员与僧侣之间频繁而和谐的交往,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道在何妨兼吏隐,才优宁惜济时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义与政务并重的态度,认为有能力的人不应因政务繁忙而放弃对社会的责任,即使是在隐居生活中,也应心系苍生,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这种兼顾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精神,是古代士人理想人格的体现。
“烟霞老我终成癖,雨露随君未许闲”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他将自己对烟霞的喜爱比作一种癖好,表明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痴迷;同时,通过“雨露随君未许闲”表达出对朋友的陪伴和关怀,即使在忙碌的政务之余,也不忘与朋友共度时光,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最后,“欲抱无弦远相访,秋风孤鹤度庾关”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与朋友进行一次远离尘嚣的探访,希望在秋风送爽之时,与朋友如孤鹤般自由飞翔,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和解脱,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员与僧侣之间友谊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美景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展现了明代士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友情、自然和内心宁静的珍视。
石火与草露,人命恒若斯。
昨朝言笑坐高堂,奄忽敛衽閟灵輀。
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
邻里来引绋,亲戚各衔悲。
念此柩中人,生存孝其姑。
生儿九岁父不顾,此母鞠之劳且劬。
禄养乃弗逮,寿不登百年。
仓皇兵戈中,子能负土营坟阡。
送者莫叹息,自古运尽归黄泉,惟有令德名永传。
孟母岂不死,世人至今诵其贤。
寄言后来者,视此石火篇。
闻君赴滁阳,前月过秋浦。
轻蓬去如叶,列屿若浮俎。
思亲念方永,怀友心亦苦。
清宵发孤咏,馀响应柔橹。
盈虚谅谁卜,忠槩伤自许。
君心正悬旌,我发已垂缕。
苦无太古调,何以袭宫羽。
汝颖始媒蘖,徐沛乃蜂起。
浸淫及荆湘,浩荡入彭蠡。
风摇草木动,杀气薄炎纪。
仓皇九江守,血战扼孤垒。
海门白日暝,烈士先斗死。
雄波失天堑,北舸竟南舣。
我师岂不锐,势奋易披靡。
叹息江之流,艰危欲谁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