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午吟·其十八》
《戊午吟·其十八》全文
明 / 高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朱陆当年有异同,祗于稽古稍殊功。

存心自合先知本,格物无过要识中。

六籍漫从卤莽过,一灵那得豁然通。

前贤指示皆精切,后学无讹是晦翁。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名为《戊午吟(其十八)》。诗中探讨了朱熹与陆九渊在理学上的分歧,以及如何通过深入研究经典来理解事物本质的方法。

首联“朱陆当年有异同,祗于稽古稍殊功”指出朱熹和陆九渊在理学上有各自的见解,但都致力于通过研究古代典籍来寻求真理。这里的“异同”指的是他们在理学思想上的差异,“稽古”则强调了对古代文献的重视和研究。

颔联“存心自合先知本,格物无过要识中”进一步阐述了如何通过内心修养和观察事物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这里“存心”指的是内心的修养,“先知本”意味着通过内心修养可以预先知道事物的根本;“格物”则是指通过观察事物来了解其内在规律,“识中”则强调了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的核心。

颈联“六籍漫从卤莽过,一灵那得豁然通”表达了对过去学者们在学习经典时可能过于粗浅的批评,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更深入、全面的理解方式。这里“六籍”指的是儒家经典的六部著作,“卤莽过”意为粗略地阅读或理解,“一灵”则代表了个人的智慧或精神力量,“豁然通”则形容了通过深入理解而达到豁然开朗的状态。

尾联“前贤指示皆精切,后学无讹是晦翁”总结了前人的智慧和教导都是精准且深刻的,对于后来的学习者而言,遵循这些指导而无误地学习,就是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这里“前贤”指的是过去的圣贤,“指示”指的是他们的教导,“后学”指的是后来的学者,“无讹”意为没有错误,“晦翁”则是指朱熹,因为他在理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高攀龙对朱陆理学之争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如何通过内心修养和深入研究经典来获得真知灼见的思考。

作者介绍
高攀龙

高攀龙
朝代:明   字:存之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2年 - 1626年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你喜欢

泗水驿楼晚眺

策马淮西路,飘飘作远游。

关山频击柝,疲病独登楼。

河绕龟峰出,天连泗水流。

不堪羁客思,吹角送残秋。

(0)

送黎悦勤之嘉兴

结束向南州,江城暑气收。

山连吴会郡,溪送越来舟。

烟柳藏官道,江鸥伴客游。

西湖知有赋,应寄蓟门秋。

(0)

送胡子南还

江南春尽杏花残,送客长亭欲别难。

握手分岐君万里,帝城明月共谁看。

(0)

岁暮山中哭子

父存儿已殁,寒馁有谁依。

不念身无后,堪怜死是归。

西山时日短,南极梦魂飞。

大壑餐霞处,哀号坐翠微。

(0)

梁继先召饮

夕阳停棹锦岩隈,新好招携酌我杯。

丛菊花残观赏罢,登楼初赋雪中梅。

(0)

苦雨二首·其一

旬日严冬雨,行人各断魂。

朔风吹粤峤,犹自掩柴门。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