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称幽景属金仙,若是精蓝岂妄传。
涧涌双泉雷出地,山围四面管窥天。
唐僧手泽神毫健,梁帝宸恩宝器妍。
今日喜偿平昔志,更逢闽客此安禅。
世称幽景属金仙,若是精蓝岂妄传。
涧涌双泉雷出地,山围四面管窥天。
唐僧手泽神毫健,梁帝宸恩宝器妍。
今日喜偿平昔志,更逢闽客此安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諴所作的《游天衣寺》,通过对天衣寺的描绘,展现了其幽深静谧的环境和历史底蕴。首句“世称幽景属金仙”表达了世人对寺庙的崇高评价,认为其美景如同仙界般超凡脱俗。接下来的“若是精蓝岂妄传”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非凡来历和真实存在。
诗人通过“涧涌双泉雷出地,山围四面管窥天”这两句,生动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泉水如雷鸣般从地下涌出,山势环绕,仿佛能让人一窥天际,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意境。
“唐僧手泽神毫健,梁帝宸恩宝器妍”则借唐僧的手迹和梁帝的恩赐,赞美了寺庙的历史传承和皇家的重视,增添了寺庙的文化厚重感。最后,“今日喜偿平昔志,更逢闽客此安禅”表达了诗人游历至此,实现了长久以来的心愿,能在如此宁静之地安心修行,流露出内心的满足与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衣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驱车出蒲亭,南行过米岭。
崇冈裂赤坂,乱泉鸣素绠。
人行万松上,青苍入衣领。
天高群象肃,秋近众峰冷。
云山洗形役,触物心自警。
雨霁啼鹁鸠,晴光跃蚱蜢。
行经乱离后,颓屋有残井。
阪田寡良苗,稻孙秀馀颖。
我家秦溪下,未荒田一顷。
何时返东皋,犁锄躬自秉。
星河芒摇摇,天汉西南泻。
何处问兴亡,山川俱向夜。
昔时有臣濠,雄姿奋图霸。
十万拥朱旗,横槊石头下。
浮云壮士散,蟋蟀王孙化。
往事感幽人,凭吊销残夏。
隔浦望人烟,孤帆入桑柘。
沧波朝夕流,秋风相激射。
徙倚望空矶,零落蘋花谢。
平皋郁苍苍,独往无所遇。
林卧不知春,揽此芳草暮。
野桥鸣伏泉,霁色照归鹭。
飘风一萧瑟,坐见万物故。
我行日己斜,夕阳怀往路。
侯虫啼未止,起听恍已悟。
夜景浩纵横,残月忽焉吐。
诗成无一字,桐窗暗山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