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多双镜浊,欲待菊花明。
九日无佳色,三冬始落英。
沉冥非此日,哀痛是平生。
衔恤知何向,茫茫永慕情。
泪多双镜浊,欲待菊花明。
九日无佳色,三冬始落英。
沉冥非此日,哀痛是平生。
衔恤知何向,茫茫永慕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思与怀念之情。首句“泪多双镜浊”,以泪多喻情感之浓烈,双镜浊则暗示内心的纷扰与迷惘。接着,“欲待菊花明”一句,菊花在秋季盛开,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此处或寓含期待内心能如菊花般明亮,摆脱哀愁之意。
“九日无佳色,三冬始落英”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九日可能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登高赏菊的日子,而“无佳色”则表达了节日中未能寻得心灵慰藉的失落感。三冬始落英,意为冬天开始时才见到花朵凋零,暗喻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留下的是无尽的哀伤与回忆。
“沉冥非此日,哀痛是平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沉冥(深沉的哀思)并非仅限于今日,而是贯穿了诗人的一生。这表明哀痛之情深植于心,无法轻易消散。
最后一句“衔恤知何向,茫茫永慕情”表达了诗人面对哀痛不知所措,只能在无尽的怀念中寻求安慰。衔恤(承受悲痛)指向内心的沉重负担,而“永慕情”则强调了对逝去之人的永恒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离别与哀痛的深刻体验,以及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
二鸟翻飞驰我船,离船一尺走避烟。
俯看掠浪背船去,忽复骞云在我前。
我凭栏槛至日莫,与逐高下心茫然。
茫洋黑水绝归路,东径万里西几千。
待向江南觅洲渚,恐其羽翮彫霜天。
哀哉龌龊在尘际,纷纷屋底图饱眠。
那无空阔若此鸟,更用忧渠不自怜。
空江蝴蝶悲来句,依傍人间又十年。
丹凤碧梧在何许,蚁子蜉蝣草上缘。
方壶员峤今知妄,吾迹此鸟求神仙。
亦是神鱼出波戏,世问鸟雀胡能然。
朵云心笺,霞尾露泫。芝英红茜。
想前身,在珠宫,捣霜同炼。辰砂曾碾。甲葱尖溅。
唾绒口脂分艳。定磁伴。考槃余事待选。
油沁冰纹鬃眼。水银金玺,恍惚元封曾见。
口珰缄腻,肌丝茸软。教看寸丹深浅。
形胜任争战,京口锁双丸。
蓬瀛清浅红尘,今已涨金山。
北固江山天限,南服衣冠人换,六代百年间。
一匹澄江练,尽处著烟鬟。隐君庐,孤木馆,草芊芊。
华阳词翰,鹤鸣瘗石半钻刓。
带玉芝含鹿献,墨卷草疑蛇绾,真迹宝丛残。
水调中冷远,茶梦绕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