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江边一小楼,满川风雨夜来收。
扁舟东泛桃花水,香径旁通杜若洲。
楼下脱蓑眠翠浪,楼前挥袂揖浮丘。
公来二月春多少,两度诗筒向此游。
九曲江边一小楼,满川风雨夜来收。
扁舟东泛桃花水,香径旁通杜若洲。
楼下脱蓑眠翠浪,楼前挥袂揖浮丘。
公来二月春多少,两度诗筒向此游。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次韵刘少参嘉会楼(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以“九曲江边一小楼”起笔,展现出江景与楼阁的和谐交融,夜晚风雨过后,江面平静,小楼显得尤为静谧。扁舟在“桃花水”中向东漂泊,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诗人悠然的旅程,而“香径旁通杜若洲”则增添了自然的香气和神秘感。
诗人寓居楼下,脱下蓑衣,沉浸在翠绿的江浪之中,享受着宁静的睡眠,楼前则是挥手作别似仙人浮丘的场景,流露出超脱尘世的意趣。最后两句,“公来二月春多少,两度诗筒向此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欣喜,以及对这座楼阁与春天美景的深深眷恋,两次诗筒来访,更显友情的深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雅致情怀。
海鹤同清,孤松比傲,高怀洗净尘氛。
牢骚身世,萧瑟笔花春。
难问茫茫天道,西风紧、断送吟魂。
今和古、谁能不死,最苦是才人。
斯文同骨肉,千秋师友,不话寒温。
但相逢一叹,欲哭声吞。
一自玉楼仙去,知音绝、没个评论。
从今后、烟霞杖履,无复过柴门。
世事如棋,人情似纸,弄巧几多成拙。
青春易过,白发无情,转眼光阴消歇。
乐在其中,心游物外,此理几人明彻。
荡虚空、无去无来,惟有清风明月。
谁似我、剑走青蛇,发冲乌帽,长啸一声天裂。
胁生八翼,足跨三天,历遍广寒宫阙。
衣剪云霞,佩悬星斗,容我玉清朝谒。
挟飞仙、下视尘寰,红日片时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