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有钱剩沽酒,笑我无钱还置菊。
酒酣适意虽一时,菊在时堪弄寒馥。
岂知根株一拔不可回,坐使茎叶日瘁令心哀。
唴渠本是东篱伴,何缘开傍黄金台。
君不见牡丹花,东风一夜生锦葩。
沉香词客经品题,芳声美誉流天涯。
又不见青菊蕊,世人有眼那识女。
不如还汝东篱下,老与葛巾作宾主。
世人有钱剩沽酒,笑我无钱还置菊。
酒酣适意虽一时,菊在时堪弄寒馥。
岂知根株一拔不可回,坐使茎叶日瘁令心哀。
唴渠本是东篱伴,何缘开傍黄金台。
君不见牡丹花,东风一夜生锦葩。
沉香词客经品题,芳声美誉流天涯。
又不见青菊蕊,世人有眼那识女。
不如还汝东篱下,老与葛巾作宾主。
这首《买菊叹》由明代诗人符锡所作,通过对比酒与菊的不同价值和命运,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世人有钱剩沽酒”起笔,描绘了世俗之人追求短暂欢愉的生活态度,将金钱视为满足即时欲望的工具。接着,“笑我无钱还置菊”一句,诗人自嘲自己因经济条件限制,无法像他人那样购买酒来享受,而是选择种植菊花,体现了其对精神生活和长久之美的追求。
“酒酣适意虽一时,菊在时堪弄寒馥”两句,对比了酒的即时欢愉与菊花的持久香气,前者虽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后者则能给予人长久的精神慰藉和审美享受。这种对比强调了精神追求与物质享乐之间的差异,以及后者更为深远的价值。
“岂知根株一拔不可回,坐使茎叶日瘁令心哀”则进一步阐述了物质与精神的不可逆性。一旦失去了精神寄托(如菊花),内心的空虚和哀愁将难以填补。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描述,也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即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唴渠本是东篱伴,何缘开傍黄金台”中的“唴渠”是对那些追求权势和富贵的人的讽刺,指出他们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却偏偏要远离自然,投身于权力的争夺之中。而“东篱”象征着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与“黄金台”(比喻权力和财富的中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最后,“君不见牡丹花,东风一夜生锦葩。沉香词客经品题,芳声美誉流天涯”通过牡丹花的例子,强调了自然之美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性。牡丹花在春风中绽放,不仅吸引了文人的品评,更因其美丽而传遍四方,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又不见青菊蕊,世人有眼那识女。不如还汝东篱下,老与葛巾作宾主”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宁愿回归自然,与菊花为伴,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上的荣耀和富贵。这种选择体现了对真善美价值的坚守,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买菊叹》通过对比酒与菊、牡丹与菊花,以及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同时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委婉的批评。
层城灵苑上林中,芳菲奇树几多丛。
华滋一一寒圭变,彩艳纷纷朔籁空。
年归淑气新,摇芸动琯尘。
共怜梅花早,迎阳巳逗春。
吐华四照林含英,九衢路玉缀明冰。
悬珠离,零雹布。漂雪影遥沉,随风香远度。
靡靡挂游丝,霏霏杂惊雾。
楼上争落粉,机中妒纨素。
二八三五年,兰心蕙质娴。
采芳惊稚节,抱恨惜馀寒。
相服华挂薄,文衣绣镼单。
顾影下瑶戺,纤手弄娇姿。
双开翠琅牗,四捲绛罗帷。
春风吹梅畏落尽,贱妾坐此敛蛾眉。
琴声吟弄梅花落,镜里容华恐失时。
风池冰未合,云林叶才彫。
小梅含紫萼,疏英缀青条。
飘香寒谷迥,静影月林遥。
绛雪明玄夜,丹霞凝素朝。
美人惜琼树,纤手抚金翘。
剪彩添花蕊,横枝当绮寮。
春杯酌鹦鹉,夕幌启鲛绡。
鲜妆呈粉艳,醉颊涌红潮。
百和炉烟歇,九枝灯焰消。
窗通罗浮梦,帘隔寿阳娆。
笛奏金将落,琴心弄未调。
芳华谁与问,秀色自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