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一月十五日》
《十一月十五日》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倏忽何庸诘,参差未易齐。

树枯元不死,雪尽竟为泥。

岂谓身才老,从来意欲西。

一穷宁骨立,九殒未头低。

(0)
注释
倏忽:瞬间。
何庸:何必。
参差:高低不齐。
易齐:整齐。
树枯:树木枯萎。
元:并非。
死:死去。
竟:最终。
身才:身体。
老:衰老。
从来:一直。
意欲西:向往西方。
一穷:极度贫穷。
宁:宁愿。
骨立:骨瘦如柴。
九殒:九死一生。
头低:低头。
翻译
何必急于追究它的瞬间变化,它们高低不齐难以整齐划一。
即使树木枯萎,并非真正死去,积雪消融后,最终化作泥土。
怎能说身体衰老就代表了生命的尽头,我一直向往着西方(这里可能指追求理想或归宿)。
即使贫穷至极,我也宁愿保持骨气,即使面临九死一生的危险,我也不曾低头。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力与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之情。首句"倏忽何庸诘"表达了时间流逝迅速而又难以把握的感慨,其中"倏忽"常用来形容事物发生或变化的突然性,而"何庸诘"则暗示着对时间快速流逝的无奈与困惑。紧接着的"参差未易齐",通过不规则的竹子比喻世间万物各有其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也映射出诗人面对世界多元化、复杂性的豁达心态。

第三句"树枯元不死"展现了生命力极强,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枯萎的树木依然保存着生机。"雪尽竟为泥"则形象地描绘出季节更迭、自然循环的过程,同时也隐喻着时间带来的变化无常。

以下两句"岂谓身才老,从来意欲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不懈追求和向往西方净土的渴望。尽管身体可能因年华而渐渐衰老,但内心的意志却始终坚定,向着理想中的方向前进。

末两句"一穷宁骨立,九殒未头低"则显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高洁品格。即使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骨气不屈,而在多次失败之后,依然能够挺直脊梁,不向困难低头。

综观全诗,方回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生命力的描写,传达了面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时的坚持和不懈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无限向往。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过武陵溪二首·其一

生平苦爱山兼水,南国晴凝尽可携。

即问世间谁见我,扁舟初下武陵溪。

(0)

发冷水铺

冷水东南去路赊,水边山掩见人家。

无端下马寻幽处,鸥鹭飞飞出荻花。

(0)

点绛唇·其一

浮世如何,问花何事花无语。夜来风雨。

已送韶华暮。念此堪惊,得失休思虑。从今去。

醉乡深处。莫管流年度。

(0)

点绛唇

气体冲融,四时长在阳春里。玉田琼蕊。

养就灵苗异。堪笑□□,□□□□□。□□□。

□□流水。半落苍□□。

(0)

阮郎归·其五

豪家大厦敞千楹。风摇玉柄轻。金盆弄水复敲冰。

热从何处生。低草舍,小茅亭。如何安此身。

元来一念静无尘。萧然心自清。

(0)

菩萨蛮·其三回文

晚花残雨风帘卷。卷帘风雨残花晚。双燕语虚窗。

窗虚语燕双。睡醒风惬意。意惬风醒睡。

谁与话情诗。诗情话与谁。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