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偃树石名天下,后日良工无及者。
任侯借我枯木图,石气苍茫若唐画。
画时只用床头笔,与可亲题是真迹。
霜皮合抱隐不彰,老盖支离存半壁。
梢摧骨朽心已穿,干烂龙鳞体犹瘠。
生意虽休根柢在,崛强杈牙倚天黑。
胶流断节文理深,笋枝剥落如针直。
坐久疑行古塞外,凌空惨淡千年色。
起身就视觉有神,不见笔痕惟淡墨。
岂徒挥洒无人似,苦节清风贫到死。
任侯珍重竟何如,不独画好心君子。
若使与可为俗流,枯木虽佳侯不收。
韦偃树石名天下,后日良工无及者。
任侯借我枯木图,石气苍茫若唐画。
画时只用床头笔,与可亲题是真迹。
霜皮合抱隐不彰,老盖支离存半壁。
梢摧骨朽心已穿,干烂龙鳞体犹瘠。
生意虽休根柢在,崛强杈牙倚天黑。
胶流断节文理深,笋枝剥落如针直。
坐久疑行古塞外,凌空惨淡千年色。
起身就视觉有神,不见笔痕惟淡墨。
岂徒挥洒无人似,苦节清风贫到死。
任侯珍重竟何如,不独画好心君子。
若使与可为俗流,枯木虽佳侯不收。
此诗《观文与可学士画枯木》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通过对文与可学士所绘枯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人格的深刻理解。
诗中首先赞扬了文与可的绘画技艺,称其树石之名传遍天下,而后世恐怕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平。接着,诗人借任侯之口,将文与可的枯木图呈现在读者眼前。这幅画作仿佛是唐代的杰作,石气苍茫,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人特别提到画中的枯木,其树皮合抱而隐而不彰,枝干支离,仅存半壁,显示出岁月的沧桑。树枝梢端已摧折,骨朽心穿,干烂如龙鳞,但整体依然瘦削有力,仿佛倔强地倚靠于天际,黑色的枝干上纹理深邃,如同竹笋般剥落的枝条笔直如针。
诗人通过长时间的凝视,仿佛置身于古塞之外,感受到千年枯木的凌空惨淡之色,心中充满敬畏。画中的枯木不仅形神兼备,而且似乎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让观者感受到画家的苦节清风和贫寒至死的高尚情操。最后,诗人感慨,如果文与可只是普通的画家,那么即使他的作品再好,任侯也不会收藏。这表达了诗人对文与可独特艺术风格和高尚人格的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文与可枯木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人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文与可艺术成就的由衷赞叹。
骨冷能诗庾开府,妙句天成醉翁许。
醉翁已作神清游,伯牙绝弦空千古。
谢翁家无甔石储,独富牙签收茧楮。
诗豪遗墨宛在世,不与□□俱化土。
后生无复见老师,句法凛然犹可度。
幼孙风流自一种,疑是江东王谢伍。
君不见西京柱下太史公,留滞周南叹无补。
传家有子能续业,执手潸然只虚语。
子孙他日继文翁,太史家风尔乎取。
神雀来何从,飞鸣自为徒。
尊卑有定分,众色敢乱朱。
与公作新年,禬禳陋桃符。
南迁不见鵩,屡集升平乌。
翩然自灵物,岂惟眷庭梧。
年来翟公门,寂寞谁与娱。
瓜田岂故侯,环堵真前儒。
虽知非天穷,险阻殆切肤。
海南夷獠窟,安得此异雏。
似为三足使,仙子傥见呼。
定知隐几人,嗒焉非昔吾。
不愿宴西瑶,东华返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