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余波及井臼,春玉饮酡乳。
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余波及井臼,春玉饮酡乳。
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利用竹车引水灌溉农田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智慧与勤劳。诗人张孝祥以生动的语言,将这一劳动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
诗中“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竹车比作“龙”,形象地描述了竹车在干旱时节为农田带来雨水的情景,如同龙降雨一般,充满了神奇与希望。接着,“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竹车连成一片,运转时发出的声响,仿佛百舟齐发,生动再现了集体劳动的壮观场面。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一句,表达了竹车在干旱年份对农民生活的拯救作用,寓意深远。接下来,“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车在江边工作的场景,通过“锁”、“溅”、“叠”等动词,展现了竹车的强大功能和工作时的动态美。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两句,赞美了竹车日夜不停的工作,以及它均匀地将甘甜的水分布到各个地方的能力,体现了古代农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利用。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一句,强调了竹车在短时间内就能灌溉大片农田的功效,体现了古代农业技术的高效与便捷。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两句,描绘了老农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他们一边照顾着孙子和小牛,一边欣赏着翠绿的稻浪随风起舞,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满足感。
最后,“馀波及井臼,舂玉饮酡乳”两句,进一步展示了竹车灌溉带来的好处,不仅灌溉了农田,还使得井水充足,人们可以舂米酿酒,享受丰收的喜悦。
“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江吴地区农民因长期劳作而脚茧、腰背弯曲的景象,体现了劳动的艰辛。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种灌溉方法传授给更多人的愿望,体现了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对知识传播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农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昆明池上逢钱郎,青云为衣白霓裳。
手持宝月金仙偈,口诵明星玉女章。
自言五华峰头住,梦游玄圃樊桐路。
御风学雾两无心,惟爱月华笼海树。
少年名姓悬月中,老去犹充脩月户。
月里仙人宋无忌,持斧吴刚作仙使。
下界爱月升高丘,步虚一声龙白头。
何如放舟卧明月,仰看银河天倒流。
乘鸾翳凤过北斗,炤景煌煌酌天酒。
玉兔为脯桂作薪,笑携吴宋两仙人。
老蟾踏翻醉不醒,嫦娥起舞榆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