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尘不止,尘止非灵台。
爱此一泓水,曾栖灵物来。
灵台尘不止,尘止非灵台。
爱此一泓水,曾栖灵物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白龟泉”的独特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灵台尘不止,尘止非灵台”以“灵台”象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暗示了即使外界纷扰不断,内心仍能保持一片净土。接着,“尘止非灵台”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静谧与超脱,不为外物所动。
“爱此一泓水,曾栖灵物来”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赞美那清澈见底的泉水,仿佛曾经孕育过灵异之物,赋予了水体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气息。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不仅描绘了白龟泉的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内心纯净与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境界与自然景观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
试六花院落。
正柳绵飘坠,因风无著。
吴王旧城郭。
记乌衣门巷,小桥帘幕。
他州寥索。
漫等闲、桃英杏萼。
认幽香来处,群芳尽掩,蕙心先觉。
行乐。
燕雏莺友,浪语狂歌,休休莫莫。
兰房绣幄。
添新恨,念前约。
殢十分芳景,十分春意,休惜十分共酌。
任十分、吹老寒梅,戍楼画角。
正西山、雨过弄晴景,竹屋贯斜晖。
问谁将千斛,霏瑛落屑,吹上花枝。
风外青鞋未熟,鼻观已先知。
挠损江南客,诗面难肥。
两句林边倾盖,笑化工开落,尤甚儿嬉。
叹额黄人去,还是隔年期。
渺飞魂、凭谁招取,赖故人、沈水煮花瓷。
犹堪待,岭梅开后,一战雄雌。
十载钱塘云汉间,江声梦裹听潺湲。
他山纵染千寻碧,不似西湖一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