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种松》
《种松》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城郭人家岁寒木,桧柏森森映华屋。

青松介僻不入城,野性特嫌尘土辱。

中庭冉冉盈尺苗,条干虽短风霜足。

培根不用粪壤厚,插竹预防鸡犬触。

他年期汝三丈高,独立仙翁毛发绿。

老翁自分不及见,子孙见汝知遗直。

(0)
注释
城郭:城市。
人家:居民。
岁寒木:寒冬中的树木。
桧柏:一种常绿乔木。
森森:繁密的样子。
华屋:华丽的房屋。
青松:青翠的松树。
介僻:孤僻。
尘土辱:尘土的污垢。
中庭:庭院。
冉冉:缓缓地。
盈尺:一尺多高。
培根:培养根基。
粪壤:肥料。
预防:防止。
他年:未来。
期汝:期待你。
三丈高:极高。
独立:独自站立。
仙翁:仙人般的老人。
毛发绿:满头绿发。
自分:自知。
不及见:看不到。
遗直:遗留的正直品质。
翻译
城中的房屋在寒冬中显得更加寂静,桧柏繁茂地环绕着华丽的屋宇。
青松孤傲,不愿进入城市,特别厌恶尘土的污秽。
庭院中渐渐长出一尺高的小苗,虽然树干短小,却能经受住风霜的洗礼。
培育松苗不需要厚厚的肥料,只需插上竹竿防止鸡犬的碰触。
期待你将来能长到三丈高,像仙翁一样独自挺立,满头绿意。
我老翁恐怕看不到那一天,但子孙们看到你会明白你的正直品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种松》,描绘了诗人种下松树的情景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城郭人家岁寒木”点出城市中的树木在寒冬时节依然坚韧,接着以“桧柏森森映华屋”展现屋宇周围的翠色葱郁。松树的特性在“青松介僻不入城,野性特嫌尘土辱”中得以体现,它选择远离尘嚣,保持其野生的本性。

“中庭冉冉盈尺苗”描述了新种的松苗虽小,但生命力旺盛,“条干虽短风霜足”则强调松树虽幼小,却已具备抵御严寒的能力。诗人精心呵护,用“培根不用粪壤厚,插竹预防鸡犬触”来表达对松树成长的关注与保护。

最后两句“他年期汝三丈高,独立仙翁毛发绿”寄寓了诗人对松树长大的期望,希望它能长到三丈高,像仙翁般挺立,且永远保持翠绿。诗人感慨“老翁自分不及见”,遗憾自己可能看不到松树的成长,但期待子孙能看到它的直节,传承其坚韧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种松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坚韧品性的赞美,以及对后世子孙的期许。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哭㔶十五章·其六

笑揖索酒罢,高吟关关鸠。

至今此篇诗,狼籍在床头。

(0)

耕者得古玉指环一首

百世繁华堕劫灰,凄凉断簪并擘钗。

淑颜窈窕亦尘土,指环耕出田中来。

野人辛勤务稼穑,两手龟拆辟草莱。

未知此环竟安用,但讶光采尤奇瑰。

王孙捉麈不辨玉,手面膏拭无纤埃。

柔荑纤纤擢绀袖,五云书势高崔嵬。

金拨收声饫犀箸,冰遏红牙诚妙哉。

指环不肯贫家售,东邻女贫人道丑。

巧梳堕马长扫眉,五色纴针工组绣。

古人制器知为谁,今时岂乏春风手。

春葱银甲深藏袖,偕老赋诗须我友。

(0)

北榭

坐消床刃肘生胝,寓目危亭汗漫期。

奄霭烟岚客愁绝,高明茨苇屋云谁。

治城廛肆吁吾有,近市尘嚣懒汝移。

金刹仙梯霞祲近,云軿风马往来驰。

鹤鸣华表青田志,雁引边沙朔气飞。

越北燕南纷会解,伧音憬俗寖相知。

薮丘水竹挥毫助,友爱朋从摄袂随。

老钝贪追仲宣赋,达生不泥子长奇。

(0)

陪侍知府待制丈巾山高设窃闻是日赓和去春林倅红楼风什奉继一首

磴藓梯飙最上头,挈排牺象主觥筹。

从容北海能延客,酣适东风咏倚楼。

献岁顺成当大有,名儒过计与私忧。

仰看凤德翔千仞,总领鸳鸾也狎鸥。

(0)

留别赵大年并侄十七秀才·其二

君年有馀富,我老渐来侵。

莽苍麇鼯野,峙停鸾鹄音。

藜羹秉觚牍,筚路向山林。

商略古人意,孜孜不患深。

(0)

祝舜俞少卿示曩岁葺蒙园陪游风什一编不度枵疏上尘二首·其一

清沂雩舞蹈前模,风咏先生于蔿于。

论述殊堪露门召,镌摩已化兔园儒。

台评公雅铦锋锷,杖齿袁遗抱笔觚。

草木溉培裁昼暇,忘忧兰桂富芳荂。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