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雨不雨天墨色,将崩未崩石偪侧。
溪谷缘云已万盘,风雨欺人作三厄。
客游已悭天不悭,雷电翕歘嘘晴暾。
诸峰倒景互明灭,照耀金碧开山门。
清都紫微逼象纬,旃林贝树罗山樊。
十方下视沙界迥,佛骨不受炎歊袢。
麻衣老师寂灭久,问法羞与山僧论。
但馀卓锡古泉水,念念欲洗尘眼昏。
嗟予世网久踯躅,坐览古迹空盘桓。
暮归却灭山下路,杳杳飞鸟投芳村。
欲雨不雨天墨色,将崩未崩石偪侧。
溪谷缘云已万盘,风雨欺人作三厄。
客游已悭天不悭,雷电翕歘嘘晴暾。
诸峰倒景互明灭,照耀金碧开山门。
清都紫微逼象纬,旃林贝树罗山樊。
十方下视沙界迥,佛骨不受炎歊袢。
麻衣老师寂灭久,问法羞与山僧论。
但馀卓锡古泉水,念念欲洗尘眼昏。
嗟予世网久踯躅,坐览古迹空盘桓。
暮归却灭山下路,杳杳飞鸟投芳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翠微寺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壮丽与禅意的深邃。
首句“欲雨不雨天墨色”,描绘了一幅即将下雨的阴沉景象,天空如同被墨染过一般,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雨。接着“将崩未崩石偪侧”一句,通过描写岩石在风雨前的紧张状态,进一步渲染了即将来临的风暴氛围。
“溪谷缘云已万盘,风雨欺人作三厄”中,“万盘”形容溪谷蜿蜒曲折,犹如层层叠叠的云雾,而“三厄”则暗示了风雨对人的三次侵袭,形象地表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性。
“客游已悭天不悭”一句,表达了尽管旅途艰辛,但自然并未吝啬其慷慨的一面,暗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宽广。随后“雷电翕歘嘘晴暾”描绘了雷电过后,阳光重新照耀大地的景象,象征着困难之后的希望与光明。
“诸峰倒景互明灭,照耀金碧开山门”描绘了山峰倒映在水中的美丽倒影,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仿佛打开了通往神秘世界的山门。
“清都紫微逼象纬,旃林贝树罗山樊”则通过比喻,将寺庙周围的环境比作仙境,充满了庄严与神圣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深远与广大。
“十方下视沙界迥,佛骨不受炎歊袢”一句,表达了从高处俯瞰世界,感受到佛法的超脱与清凉,不受世俗烦恼的困扰。
“麻衣老师寂灭久,问法羞与山僧论”描述了过去一位高僧的离去,以及作者对于佛法的敬畏之情,不敢轻易与僧侣讨论佛法。
“但馀卓锡古泉水,念念欲洗尘眼昏”表达了作者渴望通过古泉之水洗涤心灵,去除尘世的烦恼与迷惑。
最后,“嗟予世网久踯躅,坐览古迹空盘桓”抒发了作者长时间置身于世俗烦恼之中,只能通过回顾历史遗迹来寻求内心的平静。
“暮归却灭山下路,杳杳飞鸟投芳村”描绘了日落时分,作者独自一人沿着山路返回,只见远处飞鸟归巢,投向了宁静的村庄,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佛法的敬畏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