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沈径易迷,支筇为徘徊。
何处春光多,时登百花台。
主人澹无情,林花为谁开。
森沈径易迷,支筇为徘徊。
何处春光多,时登百花台。
主人澹无情,林花为谁开。
此诗描绘了一幅迷人的春日景象。首句“森沈径易迷,支筇为徘徊”中的“森沈径”,指的是树木掩映的小路,而“易迷”则表明这条小路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支筇”即是手持竹杖,“为徘徊”则意味着漫步游逛。整句传递出诗人在春日里漫无目的地闲逛,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接下来的“何处春光多,时登百花台”中,“何处春光多”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质问,询问哪个地方春光最为繁盛,而“时登百花台”则表明诗人偶尔攀登到名为“百花台”的高地。这里的“百花台”,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更象征着一个可以鸟瞰众芳的地方,去感受和欣赏春天的万千花草。
最后两句“主人澹无情,林花为谁开”则带有一丝诗人的感慨。其中,“主人澹无情”暗示园主或主人对这份美景缺乏热情,而“林花为谁开”则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反问,似乎在询问这些繁花盛放究竟是为了哪一个人。这里诗人通过这种设问,表达了一种春光易逝、人心冷漠的无奈和惆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面对美好却不得其人的孤寂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