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帽铢来重,绡裳水样秋。
强行终较懒,妍唱却成羞。
鹦鹉栖葱指,芙蕖载锦舟。
休看小儿社,只益老人愁。
花帽铢来重,绡裳水样秋。
强行终较懒,妍唱却成羞。
鹦鹉栖葱指,芙蕖载锦舟。
休看小儿社,只益老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郊野图景,通过对孩子们玩耍场面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
“花帽铢来重,绡裳水样秋。”一开篇,诗人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孩子们戴着精致花帽,穿着轻柔如同秋水般质地的衣裳,他们或许是在迎神赛社(一种民间信仰活动)的场合中。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眼,也传达了一种生活的生动感。
“强行终较懒,妍唱却成羞。”这里透露出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的自然情态,他们可能因为疲惫而显得有些懒散,但当他们开始歌唱时,又不免流露出几分羞涩。这些情感的微妙变化,被诗人捕捉得十分到位。
“鹦鹉栖葱指,芙蕖载锦舟。”接下来的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手法描绘孩子们嬉戏的情景。鹦鹉(一种色彩斑斓的小鸟)在葱绿的手指间栖息,芙蕖(荷花)之上竟载着锦舟,形象生动,寓意深长。
“休看小儿社,只益老人愁。”诗的最后两句,却带来了情感上的转折。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不要去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欢乐场面,因为这种景象反而会增加老年人的忧愁。这不仅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捕捉,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美好与无常的深刻感悟。
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
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
高皇试剑石为分,草没苔封犹故处。
将坛坡陀过千载,中野疑有神物护。
我时在幕府,来往无晨暮。
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舖。
雪中痛饮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兔。
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
孤儿寡妇雠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
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
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
国家未发度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
对花把酒学酝藉,空辱诸公诵诗句。
即今衰病卧在床,振臂犹思傋征戍。
南人孰谓不知兵?
昔者亡秦楚三户!
《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宋·陆游】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高皇试剑石为分,草没苔封犹故处。将坛坡陀过千载,中野疑有神物护。我时在幕府,来往无晨暮。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舖。雪中痛饮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兔。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雠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国家未发度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对花把酒学酝藉,空辱诸公诵诗句。即今衰病卧在床,振臂犹思傋征戍。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https://shici.929r.com/shici/Q8MGb3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