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
凤毛五色天岩上,竹篆千秋石室前。
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
凤毛五色天岩上,竹篆千秋石室前。
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修仙之道的向往。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这两句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山脉的壮观,"大科"、"百丈"形容山势雄伟,而"东向朱明七洞天"则是对仙境的描绘,将现实与传说交织在一起。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窦架飞烟。" 这两句具体展现了诗人登山探幽的行动和景象,"蹑级"表达了攀爬之难,而"凿空灵窦架飞烟"则是对洞穴奇观的描写,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凤毛五色天岩上,竹篆千秋石室前。" 这两句以鲜明的笔触描绘了山中之景,"凤毛五色"象征着仙气,而"竹篆千秋石室前"则是对静谧生活的描写。
"两入名山劳蜡屐,安期于世竟能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两入名山"显示出诗人的坚持,而"安期于世竟能仙"则是对永恒之梦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超脱尘世、追求不朽生命的深刻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