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甲龙鳞倚半空,抱归掌握自清风。
山精附木须髯古,回禄煽炎尾鬣红。
何处青蝇千里外,向来白羽一挥中。
水边石上应须此,乞与文园病肺翁。
犀甲龙鳞倚半空,抱归掌握自清风。
山精附木须髯古,回禄煽炎尾鬣红。
何处青蝇千里外,向来白羽一挥中。
水边石上应须此,乞与文园病肺翁。
这首诗以棕扇为题,描绘了棕扇的形态与功能,以及其在特定情境下的象征意义。开篇“犀甲龙鳞倚半空”,以犀牛甲壳和龙鳞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棕扇的坚韧与华美,仿佛它屹立于空中,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接着“抱归掌握自清风”,描述了棕扇在手中轻轻摇动时,能带来清凉之感,暗示其不仅实用,还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
“山精附木须髯古,回禄煽炎尾鬣红”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棕扇比作守护山林的精灵,其古老的须髯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同时,也暗喻棕扇在烈火中也能保持其本色,不被火焰所侵蚀,展现出其坚韧不屈的品质。
“何处青蝇千里外,向来白羽一挥中”,这两句通过对比青蝇(象征小人或烦恼)与白羽(象征正义或力量),表达了棕扇能够驱散远方的烦恼,寓意其能帮助人们摆脱困扰,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水边石上应须此,乞与文园病肺翁”,最后两句将棕扇置于自然环境中,想象其在水边石上带来的凉爽与舒适,同时寄予了对文人雅士的关怀,希望棕扇能为那些因疾病而感到不适的文人提供慰藉,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棕扇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关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题舆才赴日边程,便拥油幢镇列城。
地望素高唐五管,人才今似汉三明。
时清市骏非无意,岁晏逢花好寄声。
太学英名湖海气,此行持论要平平。
天地有常运,成功须四时。
敛藏苟不至,生养犹浪施。
而况结夏屋,岂伊一人为。
向非来者贤,俯仰成弃基。
余氏本望族,旧业祖所贻。
流光被累叶,衍也复嗣之。
华堂小荒茀,新筑俄翚飞。
老木傲风烟,脩篁拂云霓。
连峰累奇石,一镜开清池。
窗閒编简横,门外尘鞅希。
封胡几男子,晨夕相追随。
步趋朱与张,谈笑书与诗。
宁复绮纨习,所期君子归。
青桐韩家树,丹桂窦氏枝。
它年定俪美,吾言岂君欺。